齐文升运用风药经验探讨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music5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药的运用历史悠久,但目前对风药的认识尚有不足,对风药的概念尚不明确,究其原因在于未能理解张元素《药类法象》中的药物分类方法,故而难以在临床中灵活运用风药,更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导师齐文升对中医理论有深刻的体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显著,临床善用透散法治疗外感内伤各种疾病,对风药的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通过对风药运用的分析,从而明确其及运用规律,结合导师应用风药的经验,对于更广泛、更有效、更安全地运用风药,以及提高临床疗效,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导师临床经验为主,整理跟师学习医案医论笔记,以探讨导师运用风药的独特诊疗经验。并通过搜集风药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分析讨论,归纳历代医家应用风药的特点,力图深入了解风药,以开拓风药应用的新思路。鉴于风药是一类药物的划分方法,全篇重点在于对方剂的分析,以药—方—法—证—病—理为线索,以期更为全面的总结风药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阐述风药的发展源流,旨在明确风药概念及其适用范围,以及发掘风药运用的方法。中医百家争鸣,对于风药认识也是各有特色,尽管各家用药有所区别,但都注重各风药的本身药物功效,予以合理配伍。现代更是借用西医学的研究方法,对风药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还重点解析了风药在火郁病证中的应用,风药能够起到火郁发之的作用。第二部分为经验总结,从理法方药多方面探讨导师齐文升临床应用风药的经验。导师继承方药中、薛伯寿老中医经验,临床多年,在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视伏邪与郁证,制有新加达原散、清化方、脱敏合剂等经验方,善用风药透散的特性来疏通气机,使气血流通,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对于火郁内伏,尤其多用清凉透散的方法。导师治疗发热、咳嗽、口疮、痤疮、腹泻等多种疾病,通过对风药的斟酌选用及合理配伍,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论文展示了历代医家对于风药的研究与应用,辨析了风药的概念,风药是一类质轻味薄的药物,具有升散通行特性,其概念确定当从药物性味出发,并非根据功效主治来定义。风药适用于陷下或者阻滞诸病,具体运用方法在于:一在于根据各风药的临床功效选用,此为药有个性之专长,二在于风药的配伍,被称为方有合群之妙用。这样可以减轻风药的不利影响,使得风药疗效增强,适用范围更广。并以风药在火郁病证中运用为切入,列举数方,尤其是以凉膈散的来源以及变化为主,指明风药顺应火性且能解郁,从而火郁发之,是火郁治疗中的要药。风药用于火郁须注意既不能发散太过,也不能过于寒凉,必要时可以寒温合法。通过对导师临床经验的探讨,表明广用风药可以畅通气机,且需要根据病因病机选用最合适的风药,并基于经典合取诸家之长以合理配伍,如此用于外感内伤多种疾病的治疗,方能有突出的疗效。提出其透散法的关键药物在于风药,可以用其透散伏邪,疏通郁滞。清凉透散法则是在透散法基础上配伍清热药,可以针对性地治疗火郁内伏证。
其他文献
<正> 一、地道风降温应用概况地道风降温目前已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推广采用,但其降温效果及经地道最大可能达到的空气冷却终点温度,则随地区气温及地温的不同而相差很大。各地
针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存在的"贫困化增长"现象,以男式棉制衬衫为例,通过建立剩余需求弹性模型,测度了中国服装在国际上的市场势力。结果显示,中国在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三个
通过实验研究在2个工况下,低温稳态气流、低温仿自然风动态气流以及等温仿自然风动态气流方式下,受试者热感觉、热舒适和热环境满意度投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为28~30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强调了心理健康评估中对积极心理的重视,认为评估中应加入对积极心理特征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评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既往大多关于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状
渔政执法不仅是当代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渔业行为、促进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渔政执法作为保护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其力度不断增强。然而,
不少考生在回答主观性试题时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或一筹莫展,照搬材料;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逻辑混乱,缺乏条理;或事理脱节,泛泛而谈;或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或漫天撒网,面面俱
体育场馆资源是城镇居民进行日常体育锻炼和健身娱乐的重要载体;然而,社会经济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单位体制松动、以及社区体制建立对游泳场(馆)设施建设及资源配置状况提出
自适应容错控制出现了一些新进展及其代表性工作.首先,给出自适应容错控制的内涵;然后,将其分为四大类:基于故障参数估计的自适应容错控制,基于近似模型的自适应容错控制,基
<正>5月18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阐述了电子水准仪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发展,并结合实例探讨了电子水准仪在三级水准网的施测过程及程序,及其与常规光学水准仪的功能、测量方法等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