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量对谷子生长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cu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旱地谷子生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本试验以大同29为试材,设置两种种植模式(沟垄集雨种植R、传统裸地平作T),和四个施肥水平(不施肥F0,低量施肥F1:N 93kg/hm2+P2O548 kg/hm2,中量施肥F2:N186 kg/hm2+P2O5 96 kg/hm2,高量施肥F3:N 279 kg/hm2+P2O5 144 kg/hm2),于2014-2015年在宁南旱农试验站进行了为期2年的大田试验研究,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沟垄集雨种植
其他文献
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利用水稻自身的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白叶枯病防治的必由之路。虫害也是导致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水稻自身抗螟虫的基因资源匮乏,通过培育转Bt基因水稻,可探究抗虫育种的新途径。航1号是我国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三系恢复系,其配组的超级杂交稻组合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具有优质高产的特性。为进一步提高恢复系航1号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同时增加其对螟虫如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木研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Cu金属蛋白酶,小麦籽粒当中的多酚氧化酶是造成面制食品褐变的主要因素,褐变不仅影响面制食品的营养价值还会降低其经济价值和感官品质。目前国内外对蔬菜、水果中PPO的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的研究较多,对小麦中PPO的分离纯化却鲜有报道。本实验以小麦品种安农0823麸皮为材料,通过酶液粗提取、硫酸铵分级盐析、Macro-pre
玉米茎腐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玉米生产区都有普遍发生。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如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玉米茎腐病的发生正逐渐加重。玉米茎腐病的
为了缓解陕北长期受土壤侵蚀,马铃薯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严重损失,理化性质恶化,产量不高的问题,论文中油菜以“延油2号”,马铃薯以“黑美人”为试验材料,在马铃薯生育后期设立不同密度、不同播期的油菜处理,测定马铃薯田土壤养分、水分、团粒组成、酶活性变化及马铃薯产量、油菜生物量变化,得出以下重要结果:不同密度处理下:(1)下茬马铃薯播种前各密度处理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均增加,以0-20cm最明显;(2)A?(
农作物杂种优势以应用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最为普遍。中国籼型三系杂交稻大面积利用野败型(WA)不育细胞质长达30余年,近年在生产上虽逐渐增加了新资源CMS的应用,但90%仍与野败型属于同一遗传类型,长期大面积种植同一遗传类型细胞质的杂交稻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研究利用新遗传类型的CMS,比较不同类型CMS的遗传特异性,对于探索新细胞质源C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世界性流行病害,严重危害小麦产量、品质和粮食安全。选育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是控制麦类赤霉病最经济、环保和有效的途径。望水白是我国地方品种,是重要的高抗赤霉病遗传资源。为了进一步明确望水白赤霉病抗性的分子机制,促进其在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中的有效利用,本研究以望水白和Alondras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作图群体,在构建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基础上,采用单花滴注和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