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是当各种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出现明显血流动力紊乱,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良,细胞急性缺血、缺氧为特征的综合征。如果不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是一种人工胶体,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其目的在于补充血浆容量丢失,恢复和维持足够的组织灌注,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HES130/0.4是新一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产品,是在HES200/0.5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不仅保持了与HES200/0.5同样的扩容效果,而且提高肾脏清除率,减少了血浆和组织蓄积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此外它还突破了HES200/0.5的剂量限制,是目前唯一被批准每日应用剂量最大可达50ml/kg的羟乙基淀粉,远远超过HES200/0.5的推荐剂量33ml/kg,并可连续应用数日;此外还可用于危重患者和婴幼儿[4-7]。然而羟乙基淀粉类制剂对失血性休克时肾脏的作用如何一直存在争议。
本研究使用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对失血性休克SD大鼠进行复苏,观察复苏后模型肾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肾脏功能的变化并测定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探讨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HES130/0.4)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组);另外四组通过放血或回输失血使MAP降至40 mm Hg,并维持90 min,然后分为:失血性休克组(HS组);33 ml/kg复苏组(HA组),用HES130/0.433 ml/kg静脉输注;50 ml/kg复苏组(HB组),用HES130/0.450 ml/kg静脉输注;70 ml/kg复苏组(HC组),用HES130/0.470 ml/kg静脉输注。于休克前(T0)、复苏前(T1)、及复苏3h(T2)分别记录平均动脉压,并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于T2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取血完成后即刻处死动物,取左肾上极组织制备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另取右肾下极组织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肾组织Paller标准评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各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动物平均放血量(8.1±1.5)ml,相当于32.6 ml/kg,约占全身血量的44%,四组间放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2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评价:与T0时比较,各组T1时MAP、PaCO2下降(P<0.05);与T1时比较,各组T2时MAP、PaCO2升高(P<0.05);与HA组比较,HB组、HC组pH值升高、PaCO2降低(P<0.05);与HB组比较,HC组pH值升高、PaCO2降低(P<0.05)。
3肾损伤评价
3.1与C组比较,HS组、HB组和HC组肾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aller标准评分和血浆BUN、Cr含量升高(P<0.05);与HS组比较,HA组、HB组和HC组肾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aller标准评分和血浆BUN、Cr含量降低(P<0.05);与HA组比较,HB组和HC组肾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aller标准评分和血浆BUN、Cr含量升高(P<0.05);与HB组比较,HC组肾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aller标准评分和血浆BUN、Cr含量升高(P<0.05)。
3.2肾脏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C组光镜及电镜下未见明显异常;HA组光镜下未见明显异常,电镜下有少数(<5%)肾小管上皮细胞浑浊肿胀,线粒体嵴模糊或消失,少数肾小管细胞核固缩;。HB组光镜下可见局灶性(<5%)肾小管上皮颗粒变性,部分肾小管细胞水肿,管腔变窄,肾小管上皮脱落。电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线粒体嵴模糊或消失,内质网扩张,溶酶体数目减少,少数(<5%)明显核固缩,偶见空泡变性;HS组光镜下可见近曲小管排列紊乱、疏松,有广泛空泡变性及灶状坏死,细胞核固缩、深染。远曲小管内有管型形成。肾间质局部出血伴炎细胞浸润。电镜下大部分肾小管外基底膜增厚,大量线粒体扩张,有较多溶酶体,近腔面有大量空泡,腔面绒毛散乱、脱落。HC组病理变化介于HS组与HB组之I司。
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时,对肾损伤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剂量越高对肾脏的保护作用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