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了4-甲基苯并12-冠-4咪唑卡宾(B12C4imY)和2,3,6,7-四氢-5H-噻唑并[3,2-a]嘧啶(ITU)两种有机催化剂。在聚乙二醇(PEG)作大分子引发剂的条件下,用卡宾催化剂B12C4imY和ITU与卤化镁(MgX2)的共催化剂(ITU/Mg X2)分别催化ε-己内酯(CL)开环聚合,制备了三嵌段共聚物PCL-PEG-PCL。系统地探索了嵌段聚合反应的特征,得到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利用NMR、IR、GPC和DSC测试手段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及热性能,并推测了可能的聚合机理。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以PEG为引发剂,B12C4imY催化CL开环聚合,合成了PCL-PEG-PCL三嵌段共聚物。通过对聚合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单体浓度和引发剂用量等条件的研究,得到该共聚反应的最适条件:[M]=3.0 mol/L,[M]/[C]=300,[M]/[I]=200,25℃下,反应40 min,CL的转化率高达96.8%。在此条件下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Mn)和分子量分布(PDI)分别是:Mn=3.68×104 g/mol,PDI=1.47。1H NMR和IR分析证明了共聚物的结构,推测该反应的机理为“单体-活化”机理。三嵌段共聚物的DSC曲线显示在64.3℃有一个熔融峰。用PEG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将ITU/Mg X2体系用于CL的开环聚合,制备了分子量较高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三嵌段共聚物PCL-PEG-PCL。实验表明ITU/Mg X2体系是催化内酯开环聚合的有效催化剂。用1H NMR,13C NMR,IR,GPC,DSC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实验得到了以下结论:1.用PEG和ITU/Mg X2催化体系引发CL开环聚合,当[M]=2.0 mol/L,[M]/[C]=80,[M]/[I]=200,30℃下,在THF中反应12 h可以得到Mn为6.6×104 g/mol,PDI为1.43的三嵌段共聚物。2.通过NMR和IR测试手段对PCL-PEG-PCL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推断出聚合反应的机理。GPC测试得到了聚合物的Mn和PDI值,PCL-PEG-PCL的GPC曲线为单峰,与PCL相比,曲线向高分子量方向移动。通过DSC测试方法对PCL、PEG以及PCL-PEG-PCL的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PEG段的引入使得聚合物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都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