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大学生视觉注意再分配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zw_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聋人听力缺失后,视觉功能会发生改变,聋人将更多的视觉注意资源分配给了副中央凹和边缘视野。在低水平的视觉任务中,表现出了副中央凹和边缘视野的选择性注意增强。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聋人在低水平的视觉任务中,表现出视觉脑区和听觉脑区的激活增强,表明聋人产生了视觉脑区和跨视听通道的脑结构改变和脑功能重组。
  与低水平的视觉任务相比,视觉注意在阅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文本阅读中,读者不仅可以在中央凹获得有效信息,而且可以在副中央凹获得有效信息。副中央凹信息可以指引读者眼跳距离和落点位置。研究表明,副中央凹信息的获得,是由视觉注意资源决定的。在句子和文本阅读中,注意的分配是把双刃剑。在字词进入中央凹之前,有效、合理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资源分配,可以帮助读者获得预视信息,从而促进该词汇之后在中央凹处的信息加工。而过多的将注意资源分配给副中央凹,会和中央凹形成竞争,阻碍中央凹的词汇加工。因此,读者需要向副中央凹处合理的分配注意资源,使得这种注意资源能够促进而不是阻碍中央凹处的词汇加工,影响阅读效率。
  考虑到视觉注意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聋人低水平视觉任务中发现的聋人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从聋人视觉特征角度出发,尝试从聋人视觉注意资源再分配对高水平阅读任务影响角度出发,采用眼动技术,探究聋人阅读的特征与规律。这些探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是探究聋人视觉注意再分配,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给副中央凹和边缘视野,是否会促进阅读任务中的副中央凹加工。第二个方面是,如果聋人注意资源改变促进了副中央凹加工,那么这种副中央凹的注意增强,对于聋人读者阅读是一种促进,还是一种阻碍作用?
  目前,从聋人视觉注意资源再分配视角研究聋人阅读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研究发现了聋人阅读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并且研究初步发现,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对于聋人读者阅读是一种促进作用,但这些研究发现多为拼音文字的阅读研究。
  汉语和拼音文字系统存在较大差异,汉语具有字与字之间没有空格,副中央凹字(词)距离中央凹注视字(词)更近,视敏度更高的特点。目前,还鲜有从聋人视觉注意再分配的视角,探究聋人汉语阅读特征与规律。汉语阅读中,聋人读者是否存在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如果存在,那么这种副中央凹的增强,对于聋人读者阅读会有怎样影响(促进或阻碍)?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与探究。
  本研究从聋人视觉注意资源再分配角度出发,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主要对两个问题进行探究:第一个是通过词汇判断任务(研究一)和句子阅读中的副中央凹加工任务(研究二),探究聋人汉语阅读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第二个是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在自然句子阅读任务中(研究三),探究汉语阅读中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对于聋人读者阅读是一种促进,还是一种阻碍作用。
  研究一采用词汇判断任务,通过干扰范式,从词汇加工水平考察聋人大学生副中央凹注意增强。以聋人大学生读者、阅读匹配组(健听中学生)和年龄匹配组(健听大学生)为被试,包括实验1a和1b两个实验。
  实验1a采用3(被试类型:聋人大学生、阅读匹配健听中学生、年龄匹配健听大学生)×7(干扰条件:无干扰、左2°、左3°、左4°、右2°、右3°、右4°)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1a实验假设如果聋人读者存在词汇加工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那么与健听控制组相比,聋人读者会表现出更大的远端副中央凹干扰效应。实验1a发现,聋人读者在左侧3个干扰条件(左2°、左3°、左4°)和右侧3个干扰条件(右2°、右3°、右4°)下,比阅读匹配组和年龄匹配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更长,干扰量更大,产生了更大的干扰效应。
  实验1b采用3(被试类型:聋人大学生、阅读匹配健听中学生、年龄匹配健听大学生)×3(干扰条件:无干扰、左1°、右1°)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1b实验假设如果聋人读者存在词汇加工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那么与健听控制组相比,聋人读者会表现出更大的副中央凹干扰效应。实验1b发现聋人读者在右侧1°干扰条件比阅读匹配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更长,干扰量更大,产生了更大干扰效应。与此同时,聋人读者在左侧1°干扰条件和右侧1°干扰条件下,都比年龄匹配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更长,干扰量更大,产生了更大干扰效应。研究一在词汇判断任务中,验证了聋人大学生阅读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
  研究二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在句子阅读中,探究聋人读者句子阅读中的副中央凹增强,包括实验2a和2b两个实验。
  实验2a采用3(被试类型:聋人大学生、阅读匹配健听中学生、年龄匹配健听大学生)×8(窗口条件:R0、R1、R2、R3、R4、L1R4、L2R4及整行条件)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2a采用移动窗口范式,考察聋人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结果表明,聋人读者的知觉广度左侧大于阅读匹配组和年龄匹配组,并且同阅读匹配组相比,聋人大学生读者表现出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少的高效眼动特征。
  实验2b采用3(被试类型:聋人大学生、阅读匹配健听中学生、年龄匹配健听大学生)×5(预视类型:等同预视条件、音同条件、形似条件、义同条件、控制条件)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2b采用边界范式,考察聋人大学生副中央凹N+1合体字不同类型信息(字形、字音、字义)的预视效应,研究发现高技能聋人读者可以获得N+1合体字字音和字义预视。研究二在句子阅读中,进一步验证了聋人大学生副中央凹注意增强。
  研究三通过实验3探究聋人大学生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对于聋人读者阅读的影响。实验3采用3(被试类型:聋人大学生、阅读匹配健听中学生、年龄匹配健听大学生)×2(词频:高频、低频)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聋人大学生读者在自然句子阅读中眼动模式,进而探究聋人注意资源改变对阅读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实验3同时探究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以此来探究聋人读者的视觉注意再分配对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影响。
  实验3结果发现,同阅读匹配组相比,聋人读者表现出再注视比率低的高效眼动特征。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分析发现,与阅读匹配组相比,聋人读者并未产生更大的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表明聋人读者的视觉注意再分配,并未对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产生显著影响。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表明,聋人读者高效的眼动特征,可能不是通过改变一次性注视中副中央凹对中央凹的影响而实现的。因此,聋人读者这种高效的眼动特征,可能是由于其副中央凹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促进该词汇之后在中央凹处的信息加工而实现的。
  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在词汇判断实验中,聋人大学生读者表现出更大的副中央凹干扰效应,验证了聋人大学生阅读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
  (2)在知觉广度实验中,聋人读者的知觉广度左侧大于阅读匹配组和年龄匹配组。研究表明聋人视觉注意再分配,使聋人读者左侧获得了更大的知觉广度。同阅读匹配组相比,聋人大学生读者表现出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少的高效眼动特征。
  (3)在N+1合体字预视实验中,高技能聋人读者可以获得合体字字音和字义预视。研究表明聋人视觉注意再分配,促进了高技能聋人读者N+1预视效益的获得。
  (4)在自然句子阅读实验中,同阅读匹配组相比,聋人读者表现出再注视比率低的高效的眼动特征。这种效率的提升,可能是由于其副中央凹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促进该词汇之后在中央凹处的信息加工的方式实现的。
  综上所述,本研究验证了聋人汉语阅读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此外,研究证明了聋人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对聋人汉语阅读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自闭特质人群在正常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和ASD患者类似但程度较轻的一系列特征,如情绪加工特征,社会认知特征。共情是指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并作出恰当回应的一种社会认知能力,包括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两部分。共情作为情绪互动和人际交往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自
学位
在现代钢铁工业中,热加工是钢铁材料的主要生产方式。动态再结晶(DRX)及动态回复(DRV)等动态软化行为是钢铁材料热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普遍而又非常重要的物理冶金现象。DRX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材料热加工流变应力和加工设备的载荷控制,而且能显著改变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晶体学织构,直接影响热加工产品的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因此,准确认识和理解钢铁材料热变形及再结晶行为的微观机理对热
学位
本研究从哈尔滨、北京、山东、大庆、广东、浙江等25个城市中,运用整群抽样法,选取400名企业员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职场精神力问卷、组织承诺问卷、道德认同问卷以及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问卷对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且通过使用统计方法对以上问卷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员工职场精神力、组织承诺、道德认同以及各维度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员工职
学位
本研究运用随机抽样法,对从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充等城市中抽取的432名员工进行研究,采用组织差序氛围感知问卷、职场排斥问卷、德行领导问卷和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对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spss、Mplu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与方差分析以及中介、调节效应的检验,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就我国企业或组织目前的状况来看,组织差序氛围及各维度、德行领导、强制性组织公民行
学位
本研究主要研究相对剥夺感对大学生攻击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负性情绪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选取黑龙江省高校共500名本科生与研究生,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攻击问卷中国修订版、负性情绪分量表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试。研究表明:  (1)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四高于其他几个年级,最为显著;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存在差异,其中家庭很拮据的大学生最为显著。  (2)大学生
学位
受欺负是指个体长时间或多次遭受他人或群体的攻击行为,其形式包括直接欺负(言语欺负)和间接欺负(关系欺负),受欺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如抑郁、焦虑等),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如自杀、攻击等)。饮食失调(eating disorders)是一种以异常饮食行为和饮食态度为主的心理生理疾病。研究表明,校园欺凌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后果,是饮食失调的一个风险指标,当个体遭受校园欺凌将受欺负知觉为压力时
本研究旨在探索未来结果考虑作用于不健康饮食摄入的内部机制,检验解释水平、自我控制、不健康饮食吸引力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饮食版本未来结果考虑量表、行为识别量表、简明自我控制量表和不健康饮食调查问卷,分别测量个体未来结果考虑、解释水平、自我控制、不健康饮食吸引力及不健康饮食摄入情况。对来自哈尔滨、四川、河北等地的470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1)未来结果考虑的差异检验显示,男性的未来结果考虑程
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会排斥对网络攻击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和宽恕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采取方便取样法,选取黑龙江省四所高校一共600名本科生,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自我控制问卷以及人际侵犯动机量表进行测试。研究表明:  (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社会排斥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男大学生分数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网络社会排斥总分在是否独生(子)女这一人口学变量
移动边缘计算(MEC)相较于云计算有着低时延、低耗能、高安全的特性,对物联网和5G网络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源分配作为MEC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将计算任务卸载到哪个边缘节点的问题,在提升能量效率、缩短任务时延和节约成本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针对当前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问题,例如用户动态性、服务器竞争性、用户多样性和需求不确定性等,从经济层面对MEC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心理特权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和自我威胁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选取哈尔滨师范大学的409名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心理特权量表》、威胁任务和射击游戏任务进行测量。研究表明,  (1)拒绝和过度保护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攻击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2)情感温暖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攻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3)拒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