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朝赋是中国赋史和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虽然由于战乱等原因,北朝赋作保存下来的篇目很少,但并不能因此忽略其价值和地位。本文从原始资料入手,对北朝赋的创作情况进行研究,探索其风格特征并对其进行文学传统的溯源。作为北朝文学发展的土壤,北朝的文学生态也是本文关注的一个重点。因此,本文从文学生态观照北朝赋的重要地位和赋化的必然性,并进一步讨论赋化的具体情况。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北朝赋的风格特征及文学传统溯源。首先,笔者对北朝赋的概念及范围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一方面,关于赋,我们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以“赋”命名的作品上,而是要扩大视野,收集具有赋的特色的文章。另一方面,北朝并非只是一个历史断限,文学史上的北朝还应包括十六国时期。因此本文的时间断限上起十六国,下迄隋亡。其次,本文对北朝赋作的留存情况进行了具体统计,将北朝赋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十六国至北魏初为第一阶段、北魏中后期为第二阶段、东魏北齐西魏北周至隋为第三阶段。从赋作题材、创作倾向、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对每一阶段的赋作进行考察,了解其风格特征及其所秉承的文学传统。第二章,北朝文学生态观照下的赋。文学生态是一朝一地之文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文学发展的土壤,决定着文学的风貌、特质,甚至兴衰和发展走向。本文从北朝的政治文化背景、社会因缘、学术思想及士人心态等方面入手,对北朝赋所处的文学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赋在北朝所处的文体地位。虽然北朝赋留存下来的作品寥寥无几,但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当时北朝赋的创作还是比较兴盛的,赋在当时占有很高的文体地位。而赋作为与礼制关系密切的一种文体,其兴盛衰落与国家对礼制建设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北朝统治者为了确立和巩固自己的正统地位,对礼制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实行了诸多措施,希望能建立一套适合本朝的、行之有效的礼仪制度。当时的社会自上而下地形成了崇礼重教的氛围,赋也因此而备受推崇。第三章,北朝散文的赋化。各种文体之间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它们通过这样的过程使自身不断获得新的活力,焕发新的光彩。本文谈及的散文赋化便是赋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辐射影响,使得散文具有了赋体文学的特征。而北朝散文的赋化,首先体现在士人对赋之文体价值和精神义理的认同与尊崇,可称之为观念的赋化。其次才是艺术特点上的直接表现,即散文中呈现出与赋相似的文体特征,之于北朝散文,最主要的便是句式上的赋化。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时北朝由质趋文的尚文倾向有着密切关联。细细分析,这种尚文倾向又与南朝有着观念上的差别,这也是考察南北文学差异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