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达到临床早中期控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的目的,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患者中,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收集45-80周岁患者46例(62眼),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针药组、西药组及中药组,西药组给予腺苷钴胺治疗,中药组给予逍遥散加减口服,针药组采用针灸联合逍遥散加减口服。两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MD、PSD)、视觉电生理(PVEP)、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全身情况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针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患者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野平均缺损(MD)和视觉电生理(PVEP)与治疗前相比,视野平均缺损降低、视觉电生理P100峰时缩短,振幅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对比,P<0.05,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别,说明针药组的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及视觉电生理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3.治疗后针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患者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野平均缺损(MD)和视觉电生理(PVEP)与治疗前相比,视力明显提高、视野平均缺损降低、视觉电生理P100峰时缩短,振幅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P<0.05,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说明针药组的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及视觉电生理改善较中药组更显著。4.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患者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均较治疗前提高,视野平均缺损(MD)值较治疗前降低,视觉电生理(PVEP)P100峰时较治疗前缩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5.治疗后针药组与西药组眼部症状及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与中药组患者眼部症状较前均有改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也表明治疗后针药组在MD和logMAR的改善均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6.针药组总有效率66.6%,中药组总有效率53.4%,西药组总有效率50%,经Kruskal-Wallis统计分析,P=0.042,(<0.05),表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结论1.针药联合的方法能有效改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野、视觉电生理,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2.针灸联合逍遥散加减能显著提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改善中医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