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联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对视野和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来源 :甘肃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abi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达到临床早中期控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的目的,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患者中,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收集45-80周岁患者46例(62眼),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针药组、西药组及中药组,西药组给予腺苷钴胺治疗,中药组给予逍遥散加减口服,针药组采用针灸联合逍遥散加减口服。两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MD、PSD)、视觉电生理(PVEP)、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全身情况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针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患者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野平均缺损(MD)和视觉电生理(PVEP)与治疗前相比,视野平均缺损降低、视觉电生理P100峰时缩短,振幅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对比,P<0.05,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别,说明针药组的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及视觉电生理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3.治疗后针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患者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野平均缺损(MD)和视觉电生理(PVEP)与治疗前相比,视力明显提高、视野平均缺损降低、视觉电生理P100峰时缩短,振幅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P<0.05,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说明针药组的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及视觉电生理改善较中药组更显著。4.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患者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均较治疗前提高,视野平均缺损(MD)值较治疗前降低,视觉电生理(PVEP)P100峰时较治疗前缩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5.治疗后针药组与西药组眼部症状及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与中药组患者眼部症状较前均有改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也表明治疗后针药组在MD和logMAR的改善均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6.针药组总有效率66.6%,中药组总有效率53.4%,西药组总有效率50%,经Kruskal-Wallis统计分析,P=0.042,(<0.05),表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结论1.针药联合的方法能有效改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野、视觉电生理,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2.针灸联合逍遥散加减能显著提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改善中医证候。
其他文献
观察清热、解毒、利湿、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三仁败酱汤(苡仁、冬瓜仁、桃仁、败酱草、丹参、延胡等)治疗本病36例.结果:治愈18例,总有效率8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前CEA、CA19—9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间491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
目的研制一种能满足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居家及外出时吸引口水、唾液等分泌物的便携式吸引器。方法选取随访的ALS患者,使用自行研制的便携式
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城市的公共安全体制面貌依旧,亟需实现转型.本文依据科学发展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构建南京市现代公共安全体制的思路.
选取汽车前门窗框为研究对象,基于CAE原理,运用Moldex3D模流软件分析后发现,导致翘曲变形量较大的原因为塑胶流动不平衡。根据流动平衡原理进行浇口位置的变更设计,再次模流
考察了几种不同基体和状态的SiC晶须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在拉伸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的变化情况,发现复合材料的强化效果与基体强度有关,混合法则(ROM)对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预测与实验值偏
李世民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在经国理政之暇,他还进行书法创作,并且写下多篇书学论文。这些书学论文多是骈体文,具有明显的骈体
机动车停车场地经营者与机动车车主之间的法律关系可以分为合同关系和合同附随义务关系.在机动车被盗案件中,停车场地经营者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承担着不同的民事责任.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2010年被引入中国,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极大兴趣。随后,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国内不少中小学开始试点实践,且有向全国各个教育阶段推广蔓延的趋势
随着人类对自身安全意识的增强,对过敏原进行严格管理将成为工业食品的重要发展趋势。而中国目前还未对这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规范,因此,本文通过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