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程建设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历史悠久,特别是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约5.5万km~2的面积上,已建和在建的各种引水、蓄水及地下取水等工程,使该地区已成为渭河流域水工程数量分布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区域。水工程的建设一方面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给当地带来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水工程与水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分析了水工程建设引起的区域水环境变化及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了冯家山水库对千河水量、水质和水环境容量的影响。水库对河流水量的影响表现在年内和年际径流调节变化明显,在汛期以泄水为主,而非汛期以蓄水为主。冯家山水库自1992年后年平均下泄水量为0.32亿m~3,水库下泄水量明显小于坝下最小生态需水量。实地调查证明,坝下游河道鱼类等水生生物因水量的减少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2)冯家山水库上游千阳县境内千河河水为Ⅱ类水质,水库出水口水质达到Ⅰ类标准,可见经过水库的纳污、净化、稀释作用,水库水质明显得到了改善。在现状水平年(2006年)下,冯家山水库COD和TP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大,但大坝下游的水环境容量因河道水量的减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3)针对渭河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分别采用R/S方法和Mann-Kendall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渭河流域的径流量呈下降趋势,而水污染呈明显上升趋势。(4)以1956-1969年为基准期与1970-1996年后期径流量进行比对,在水工程的影响下,渭河干流林家村至华县段1970-1996年年均减少径流量20.57亿m~3,占基准期径流量的31.6%,水工程对渭河陕西段干流水量的减少影响极大。(5)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质已经达到严重污染。以污染物COD为例,流量调节浓度检验表明水污染浓度与渭河流量呈负相关,在渭河林家村至华县段水工程年均减少径流量20.57亿m~3的情况下,COD浓度相应提高了8.08mg/L,升高幅度达38.9%,可见河流水量减少,水污染物浓度随之升高,水工程对渭河干流的水质影响非常明显。陕西关中地区水工程的建设导致渭河干流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水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将进一步对地下水、泥沙冲淤及河道水生生物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随着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的不断增加及水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渭河干流将面临持续断流的危险,因此,应高度重视该区水工程的规划布局及建设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价值正在被不断挖掘,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信息安全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和规模加大,公路对所穿越的生态环境、跨越的地表水体以及经过城镇乡村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由于公路交通事故引起的环境损害
三维人脸数据的获取会受到成本以及可访问性的影响。通过对深度相机(如Xtion pro live)获取人脸数据过程的研究可知,它能够很容易获得彩色和深度结合(RGB-D)图。针对RGB-D图,使用
以武汉、深圳、南京三地的企业新生代员工为样本,采用结构化问卷,围绕社会比较交换关系和下属职业成功之间的关系,以及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性
分析了综放开采产尘的特点 ,并介绍了兖州矿区综放面粉尘防治方面的先进技术及经验 ,为我国综放开采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效的粉尘防治技术
拒绝是日常生活中交际者常实施的言语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近十五年来国内拒绝语的研究概况,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已有的研
在技术、资金都紧缺的背景下,加强商业化经营既能解决好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在资金来源和运用方面的问题,又能很好地提高政策性银行的盈利水平,发挥政策性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
<正> 乌伦古湖位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之间,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泊有二,北为布伦托海,又名噶勒札尔巴什淖尔(俗称大海子);南为考勒湖,亦名巴噶淖尔(俗称小海子)。两者
光催化技术能将废水和废气中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完全矿化为CO2和H2O,并且具有能耗低、反应条件温和、二次污染少、催化剂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因此成为当前环境技术研究的热点
<正>自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方艺术在我国更大范围的介绍,不少美术家自觉地将黄宾虹山水的研究摆在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平台上,将中西方艺术的异同作更深入的比较分析,在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