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被推入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生产力发展的前沿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更加认识到自身的竞争优势不再是对资源的占有与配置,而是在于对知识、科学技术、高科技含量的无形资产以及智力资产的占有和开发,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否则,就无法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由于研究与开发(R&D)活动正是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故企业若要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深入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工艺,建立持续竞争力,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根据国家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上的投资总量和投资效益上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这就更要求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科学决策,提高投资效益。虽然目前在研发投入领域,相关研究已经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宏观的视角或者从理论上进行推演,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长是否有正面促进作用还缺乏科学和一致的实证研究结论支持。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受体制转型和整体环境的影响,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披露不够充分。已有的许多实证研究由于选取的数据主观性强,统计口径不一,导致结论不一致,可信度比较低。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制度的规范,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出台,各高新技术企业陆续公布其研发投入年报数据,使得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数据披露现状有了很大改观,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能,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的角度出发,主要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同时辅以必要的理论探讨和说明。本文共分为四部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R&D)投入与企业成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绪论,是对全文的总括性的概述。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R&D)投入与企业成长相关性进行研究,使用的理论工具为核心竞争力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使用的研究方法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并运用图表解释论文结构。最后的文献综述,阐述了国内外对于R&D、企业成长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内容和结论。第二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R&D)投入与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是全文分析的理论基础。本部分研究了R&D、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和特征,从而认识到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源泉是技术创新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更进一步,技术创新需要研发投入,但研发投入不仅仅是需要物的投入(都可以视为经费的投入),更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笔者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的深入分析,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R&D、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三者的关系、人力资源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从理论上梳理了研发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变迁过程,通过图表清晰揭示了其必然性,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中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研发(R&D)投入与企业成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是全文重点。首先,根据前文理论基础提出了研究假设,剖析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衡量企业成长性的主要指标,结合所选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年报数据,分别从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人力资本四个主要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进行研究,选取这四个方面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研发投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从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两方面试探性地建立了研发强度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模型和技术人员比例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模型。同时,详细界定了调查对象,分析了调研的可能性途径,在剔除了可能对统计结果产生不利影响的极端值后,最终选取2005年至2007年共计134个样本作为本文的混合研究样本(panel samples),并运用SPSS13.0和ECXEL2007软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进一步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了各评价指标对研究变量的影响大小、各个变量对所属维度的影响程度、变量间的关系和模型的拟合水平等。第四部分,结论和政策建议,是对全文的总结。针对实证的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高新技术企业为了避免较高的资金成本,会减少债务融资;研发投入能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进一步投入研发项目的建设;短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性的有负面影响;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投入更加积极;地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人力投入有明显影响,但是对资金投入影响不大。结合实证结论和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面临的问题建议如下: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技术创新;重视人力资源投入,尽快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建立全新的企业文化;完善企业研发信息披露措施。本文的主要特色和贡献表现在:第一,在研发投入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已经较多,但国内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进行推演,缺乏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和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一般企业研发投入的讨论入手,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特点提出相关假设,进而根据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公布的年报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企业成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揭示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企业成长所存在的内在关系。第二,本文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具有的特殊性,如前期投入大,收益滞后,投资回收期长,高风险等,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现金持有水平,在构建模型时创造性选取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来解释盈利能力指标。该指标不但可以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且从现金流角度动态的对企业收益质量进行评价,更加的客观。从而克服了已有研究的仅以高新技术企业收益率ROA或净资产收益率ROE为盈利指标的片面问题。第三,本文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特殊需求,结合前沿的人力资本理论,创新引入了本科以上人员比例作为解释变量,把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看作是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在充分了解创新就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非物质资本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高素质人才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作用。第四,在研究对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上,本文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研发密度这种物质投入的层面,同时考察了人的因素,把技术人员的比例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模型,从研发经费和人力投入两方面较完整的讨论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和成长能力的影响关系。本文尚需完善之处与改进方法:第一,由于在新准则实施之前,企业对研发信息披露都是自愿性的,并不完善,所以数据资料的收集受到限制。本文仅能以收集到披露了研究开发信息的2005年至2007年的134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混合样本,对此问题做初步的探讨,而将没有披露该项费用的公司排除在外,这存在着漏选有效样本的可能性。由于样本较小,个别样本的异常指标也有可能造成回归结果的偏差。未来,在研发投入披露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可以收集更多的样本进行分析。第二,数据收集时,由于时间跨度不长,只有三年,无法充分考虑到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时滞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则可将时间跨度拉长,对研究样本做长期性的比较分析。第三,本文只针对仅有A股的上市公司股票,没有考虑同时发行B股或者H股的样本,在一定意义上不能从整体说明中国股市的全貌。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对此有一个深入的考察,以期全面反映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与成长能力的影响。第四,本文在考虑研发投入和企业成长能力时,不可能识别出所有的影响因素,模型的解释能力有限。故此,在未来可能的情况下,可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建立更加完善的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能力影响的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