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患者异常进食行为现状及家庭照顾者应对方式的混合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面调查描述痴呆患者的异常进食行为的发生现况,结合质性访谈补充痴呆患者进食评估工具外的异常进食行为,总结归纳家庭照顾者对痴呆患者进食问题的应对策略,明确照顾者应对异常进食行为的方法及所需帮助的途径,对日后制定干预措施等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会聚平行混合性研究方法,量性部分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9月在沈阳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及养老机构痴呆照护专区居住的74例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选用异常进食行为量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作为研究工具收集痴呆患者的相关资料。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量性资料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频数及百分比描述,使用~2检验对痴呆患者异常进食行为发生率进行差异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异常进食行为发生率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质性部分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选取量性部分的8位家庭照顾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访谈并录音,访谈后24小时内转为文本并使用内容分析法借助于质性分析软件MAXQDA对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分类、并形成主题。结果:量性研究部分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4例痴呆患者,痴呆患者至少有一项异常进食行为的发生率为64.86%,患者最多同时存在17项异常进食行为,平均每位患者有3(0,7)项异常进食行为,发生异常进食行为患者的异常行为问卷总分为14(4,30)。(2)因子“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为44.6%,其次为“食欲下降”(43.2%)、“进食依赖”(41.9%)、“用餐时间延长”(31.1%)“食欲增加”(24.3%)及“就餐礼仪变差”(20.3%)。异常进食行为发生率最高的前五个条目是:进食时需要照看与看护(35.1%)、吞咽时呛咳或窒息(33.8%)、食欲不振(32.4%)、进餐需要花费很长时间(29.7%)及吞咽需要花很长时间(24.3%)。(3)老年痴呆患者异常进食发生率在教育程度(P<0.05)、认知功能损伤程度(P<0.001)上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认知功能损伤程度是异常进食行为及“吞咽障碍、食欲下降、进餐依赖、进餐时间延长、就餐礼仪变差”5个因子发生的影响因素。中重度认知功能损伤的痴呆患者异常进食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认知功能损伤患者,是轻度认知功能损伤患者的9.13倍(95%CI:3.04-27.35;P<0.001)。质性研究部分结果:(1)质性结果补充了“自我进食意识低,忘记吃饭动作,吃饭速度过快过急,淌食、淌口水,进食量、体重下降,饮食偏好改变”6项异常进食行为,并归纳了吞咽食物困难、吞咽时呛咳或窒息、把食物含在嘴里,但不咀嚼也不咽下、食欲不振等13项异常进食行为的应对策略。(2)家庭照顾者对患者异常进食行为应对存在积极应对、利我应对及消极应对,据相关标准将照顾者的应对策略分为“适宜的应对方式,不适宜的应对方式”2个主题。除认知功能损伤程度外,患者个人状态、周围环境及照护者也可能是影响患者异常进食行为发生率的因素。(3)74名照顾者中,仅有12.2%的照顾者曾接受过痴呆相关知识的宣传科普,1.4%的照顾者接受过痴呆患者进食问题的相关内容宣教。照顾者希望的知识宣教方式有手机微视频及公众号等线上方式,也有宣传手册及医疗机构的线下讲座等传统手段。结论:痴呆患者异常进食行为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着认知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家庭照顾者在进食照护中总结自己的应对策略,其中大部分的应对方式是适宜的,但也存在以直接喂饭代替患者自行进食、进餐时以其他方式吸引患者注意力可能导致进食注意力分散的照护误区。在日后工作中,临床工作者应重视并注意纠正家庭照顾者的进食照护误区。目前家庭照顾者对部分异常进食行为仍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这可以为日后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时提供方向。除了认知损伤程度外,患者的个人状态、照顾者因素及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患者的进食,照顾者在进食照护中应尽量保证患者良好的心情及睡眠状态、固定且熟悉的照护对象、避免嘈杂的进食环境,减少无关人员。目前痴呆患者的照护者对痴呆及痴呆患者进食的相关照护知识仍有很大的空缺与需求,亟需更多的信息支持和健康宣教,期望的宣教方式也因照顾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多元化。
其他文献
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只有从作者角度去认识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情;此外还需从学生角度对作品展开多元解读,包括对作品构思的理解、主题的把握,及创作背景、作者创作心理的认识等;并在作者角度和学生角度之间实现有机连接,完成对作品的主题解读。
目的针对急诊临终患者应用安宁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4月~2021年3月期间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实施不同护理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健康调查简表(SF-36)针对两组患者的状态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调度可分为线网级智能调度和线路级智能调度2个层级。分析了线网级调度指挥与线路级调度指挥间的业务关系,梳理了线网级调度业务内容,对线网行车调度、线网设施设备调度、线网施工管理及线网调度管理信息化4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智能调度业务需求体系。
本文以教学人教版Unit 4 Book 1 Earthquakes Using Language为例,阐述基于“产出导向法”理念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创设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产出欲望,通过结构促成与内容促成两个环节为学生搭建输出脚手架,将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为学生指明提高写作能力的方向,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自2021年7月提出以来,引发全社会对教育的重新审视与反思。礼仪教育是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与“双减”政策同频共振。探索中学生礼仪教育路径与“双减”政策同向同行,必须建立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社会为补充的协同育人机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礼仪教育之路。
目的 了解河南省医院全日制硕士学位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探讨分析。方法 2021年4-7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对在医院工作的全日制硕士学位护士进行调查,并通过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河南省医院全日制硕士学位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为(3.89±1.55)分,其中成就感低落得分为(4.57±1.39)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职业倦怠得分与护
目的 评价清脂化瘀方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脂不达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方案已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No.ChiCTR1900025853)。按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原则,共筛查704例患者,对符合标准的240例冠心病血脂未达标患者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试验组采用清脂化瘀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归纳总结白塞病的证型、病机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5月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的文献,提取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52篇,其中100篇报告了中医证型,142篇报告了中药处方;常见证型有湿热蕴毒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脾证等;高频药
<正>2022年9月16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信息称,对于2种用于炎症疾病治疗的JAK抑制剂(巴瑞替尼和乌帕替尼),加拿大卫生部完成了其使用中存在严重心脏相关问题、血栓、癌症和死亡潜在风险的审查,以确定是否需要对JAK抑制剂类药物标签说明书进行修订。作为本次审查的一部分,加拿大卫生部还更新了2019年托法替布使用中血栓风险的审查。
期刊
目的:描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通过质性访谈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来源的具体内容,为今后制定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方案和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量性研究部分: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