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小麦抗赤性与病菌粗毒素对小麦叶组织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zu81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野生型菌株经人工移植七次后,无论是培养性状还是致病力都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产孢数量减少,分生孢子变小,产毒能力下降以及致病力减弱.培养性状变异与致病力强弱变异表现一致.通过不同诱导因子、诱导浓度和诱导时期对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的抗赤性诱导,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的诱导抗病因子为禾谷镰孢菌粗毒素和2,3-丁二醇.诱导抗性效果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高浓度诱导抗性效果好.在小麦扬花前期诱导抗性效果好于扬花期.感病品种的诱导抗性效果好于抗病品种.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经禾谷镰孢菌粗毒素诱导后较未诱导、诱导后激发接种较未诱导接种处理后,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酸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并且都在出现活性高峰后开始下降,木质素含量也有所提高.并且感病品种升高幅度高于抗病品种.这些变化和诱导抗病效果表现一致.但不诱导接种后,抗病品种三种酶活性增加速度高于感病品种,其活性高峰出现时间与诱导处理和诱导后激发处理一致;木质素含量在健穗和病穗中的含量均表现为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禾谷镰孢菌粗毒素的作用下,小麦不同抗性品种三叶期叶片细胞超微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例如质膜内陷和断裂,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和细胞核结构的破坏,细胞器的基质电子密度下降等.损害发生的最早最严重的是质膜和叶绿体膜.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超微结构受害轻、反应迟.
其他文献
初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初中开设生物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培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原来的初中生物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
《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对于三年级为英语学习起始年级的学生,小学毕业时应完成语言技能二级目标。对于读的具体要求是:“能够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
现代社会,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越来越重视的。在这种大环境下,教育方式的改革必然会引起多方的关注。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能
“听”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通过调查,发现在课堂上,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真正能坐着倾听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AIM: To presen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results.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was performed. Only studies reportin
初中阶段课外阅读的教学,是我一直以来关注的一块领地。择取有效读物,老师的建构意识在择取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予以拓展,应尊重学情,应尊重学生的
该研究通过辐射诱变五植物生物技术相结合的途径,筛选烟草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突变化. 研究了Coγ射线对烟草花药培养的辐射剂量效应及其与单倍体植株抗病性的关系;并运用
教育和谐是近年来一线教学工作者一个十分深刻的体验,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平等、关系融洽、教与学开展顺利。高等职业教育本来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教学平台,随着大众关注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