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土壤肥力、土壤环境调查评价为基础,综合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评价结果,开展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参照北京市耕地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程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对土壤养分丰缺程度进行评价表明,全氮含量水平为较缺乏和缺乏,磷含量水平以中等、较丰富和丰富为主,全钾含量水平几乎全部为丰富和很丰富;有机质含量水平中等;土壤综合养分以三级水平为主。
【基金项目】
:
《北京市典型地区乡镇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试点》项目的一部分,来源于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北京市地方乡镇签订城乡共建协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土壤肥力、土壤环境调查评价为基础,综合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评价结果,开展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参照北京市耕地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程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对土壤养分丰缺程度进行评价表明,全氮含量水平为较缺乏和缺乏,磷含量水平以中等、较丰富和丰富为主,全钾含量水平几乎全部为丰富和很丰富;有机质含量水平中等;土壤综合养分以三级水平为主。2、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评价表明,土壤环境质量以清洁为主,部分地区土壤镉(Cd)、铅(Pb)和镍(Ni)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土壤环境综合评价主要为清洁和尚清洁。3、十三陵地区灌溉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优良,施用的有机肥料养分含量高、重金属不超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标准要求。4、该区特色农产品柿子、尜枣、樱桃和苹果中富含钾、钙、铜、磷、铁等营养元素,种植区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高,果品品质与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相关性显著。5、土地质量评估研究发现十三陵镇有大面积高硒土壤,土壤Se含量大于0.4mg/kg的面积有23.52km2,占十三陵镇调查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老君堂、东水峪、大岭沟、锥臼峪、德胜口、万娘坟、燕子口、石头园、康陵村、下口村东,以及水库的北部地区。富硒地区土壤中有效硒也比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富硒农产品潜力。6、该镇13个皇陵内土壤中汞(Hg)、金(Au)含量高,部分地区土壤汞含量超标,超标点大部分位于各陵内的石五供院内和配殿院内,对环境质量有一定影响。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对土壤污染规避、基本农田质量监测、特色农产品和富硒土地开发提供规划建议。
其他文献
特提斯造山带是地球上最复杂的构造域之一,其不仅记录多重古陆及其间陆壳碎块间的相互作用、汇聚拼合、隆升事件的发生;而且也记录了多重特提斯洋盆的演化及消亡过程。这些事件决定了它在全球构造和洋陆变迁等重大地质问题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约束中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的闭合时限是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系统演化的关键,它们的俯冲闭合与拉萨-羌塘地体的碰撞、印度-亚洲板块的碰撞、青藏高原的隆升及整个东亚大陆发生挤压等
自动垂直钻井技术作为一种主动纠斜技术,是钻井工程最为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依靠机械式稳定平台控制井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耐温能力可达到300℃,适用于深井、超深井等高温、高压作业环境,是特深科学钻探高温条件下主动防斜的唯一途径。偏重稳定平台作为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井斜测控的关键部件,其响应灵敏度及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工具的纠斜效果。研究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偏重稳定平台动力学特性,对于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是一种依据电阻率差异来探测海底地层状况的频率域电磁勘探方法,广泛应用于海底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中。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信号幅值随收发距的增加近似指数衰减,中远收发距时信号较弱,极易受到噪声的影响,降噪是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应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目前降噪研究并不充分,本文提出针对噪声特征将形态学滤波算法引入降噪过程中;针对信号特征将压缩感知理论与字典学习算法引入降噪过程;针对储层特征引入
大量开采实践表明,在开采过程中,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的危险性在不同阶段、不同条带呈区域性分布,且这种区域性分布同地下矿床的形成条件、地下水、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是一种从区域角度对顶板冒落的区域危险性进行定量分级的技术手段。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的研究,对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受现实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关于地下金属矿山顶
谱分析方法在非平稳地震信号的处理与解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将时间域的一维信号转换到时间-频率域中进行二维表征,获取与研究目标相关的局部异常信息,进而实现地层刻画、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然而随着勘探对象的不断复杂化,传统方法已逐渐难以满足精细勘探的需求,需要针对地震信号的特点发展适用技术,提高研究对象的精细识别与刻画能力。论文以地震资料的高精度谱分析为目标,重点围绕时频分析方法基函数与信号特征的相关
前人的研究表明格林威尔和泛非两期构造热事件对东南极普里兹湾均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普里兹带的地质背景对罗迪尼亚超大陆和冈瓦纳超大陆形成演化过程的重建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普里兹湾备受学者们的关注,然而关于普里兹带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演化过程仍存在争议。拉斯曼丘陵处于普里兹湾的近中心位置,所以对它的研究可以很好的反应整个普里兹湾的演化过程。拉斯曼丘陵出露的中-高级变质岩是普里兹湾岩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普里兹
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方法及相对统一的综合性结论。本文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视角,系统地收集、整理东天山及邻区已发表的锆石U-Pb单点年龄大数据及7类主要矿产时空结构规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主要构造-岩浆演化序列、成矿规律及构造-岩浆演化与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并探讨了地球动力学机制。阿奇山铅锌(铜)矿床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
本文以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雅干南侧霍布哈尔与生格嘎顺石炭-二叠纪地质体的构造变形特征为研究对象,石炭-二叠纪地质体发育不同层次、不同期次、不同构造样式的构造变形现象,通过系统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研究,对于重建研究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解析的技术方法,在野外大比例尺构造-岩性填图基础上,结合室内综合测试、分析,对石炭-二叠纪地质体构造变形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创
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以复杂的岩性组合、长的喷发时间及富铁质溢流玄武岩等特征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大火成岩省。方解霞黄煌岩为富碳酸盐超镁铁质煌斑岩。尽管在大火成岩省中产量稀少,这类深部地幔来源的岩石为研究大火成岩省形成阶段地幔熔融及交代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次研究选取塔里木瓦吉里塔格地区一套含金刚石的解霞黄煌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因、原始岩浆成分、地幔源区岩性及与碳酸岩的成因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本次研
青藏高原内部发育的多条近南北向裂谷,是高原内部现今最为显著的活动构造,代表了高原演化的最新阶段。亚东-古露裂谷是青藏高原南部发育规模最大的南北向裂谷,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本文以其南段-亚东裂谷作为研究对象,对裂谷进行了详细的地貌学、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了裂谷的形成机制及动力学背景。几何学研究显示亚东裂谷的边界断裂倾角为50°-70°,属高角度正断裂,详细野外调查和大比例尺填图显示,亚东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