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南部亚东裂谷构造地貌及年代学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内部发育的多条近南北向裂谷,是高原内部现今最为显著的活动构造,代表了高原演化的最新阶段。亚东-古露裂谷是青藏高原南部发育规模最大的南北向裂谷,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本文以其南段-亚东裂谷作为研究对象,对裂谷进行了详细的地貌学、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了裂谷的形成机制及动力学背景。几何学研究显示亚东裂谷的边界断裂倾角为50°-70°,属高角度正断裂,详细野外调查和大比例尺填图显示,亚东裂谷边界断裂由山前向盆地方向逐渐变陡,活动性逐渐增强。运动学研究方面,应用宇宙核素10Be、光释光和U-系测年等年代学方法,对具有明显垂向位错的地貌面进行了精确定年,应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差分GPS对相关地貌进行了精确的位错测量,确定了亚东裂谷晚第四纪垂直活动速率为0.9±0.3 mm/yr,E-W向伸展速率为0.8±0.3 mm/yr,该速率与地震频发的亚东-古露裂谷北段南部和中段速率基本一致,结合裂谷内部发育的古地震遗迹,认为亚东裂谷存在较大的地震危险性。运用黏土矿物XRD分析和K-Ar测年方法,将亚东裂谷边界断裂内发育的断层泥形成年龄限定为9±1Ma。对裂谷东侧的淡色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得到了15-22 Ma的侵位年龄,该年龄同时也代表了藏南拆离系的活动时间。结合藏南拆离系切割了亚东裂谷的构造关系,及裂谷周围区域其它的相关限定年龄,本文认为亚东裂谷初始形成于~13 Ma,在9±1 Ma时发生强烈伸展并开始大规模发育。对藏南和羌塘地体内南北向裂谷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几何学特征上,裂谷的边界断裂基本显示为高角度正断裂;在运动学特征上,藏南地区裂谷的伸展速率远大于羌塘地体;在年代学特征上,藏南和羌塘地体内的裂谷基本形成于同一时期。在形成机制上认为青藏高原内部裂谷经历了两期演化,第一期为15-10 Ma,在高原重力垮塌的动力学背景下,藏南与羌塘内部正断裂同时形成;第二期为9-4 Ma,俯冲于藏南之下的印度板片发生撕裂,造成藏南裂谷发生强烈伸展,活动速率明显大于羌塘地体。
其他文献
砷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矿业活动是砷污染来源之一。对砷污染的监测和评估是治理砷污染的前提。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PXRF)是一种可实现快速、无损、经济及多元素分析的便携式设备。本文利用便携式X荧光仪对白岭铜锌多金属矿区砷元素的粉尘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砷元素在植物中的富集水平进行了评估,研究了样品制备、数据质量、校正模型等相关问题,依据PXRF数据综合评估了白岭铜锌多金属矿区的砷污染水平。白岭铜锌
特提斯造山带是地球上最复杂的构造域之一,其不仅记录多重古陆及其间陆壳碎块间的相互作用、汇聚拼合、隆升事件的发生;而且也记录了多重特提斯洋盆的演化及消亡过程。这些事件决定了它在全球构造和洋陆变迁等重大地质问题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约束中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的闭合时限是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系统演化的关键,它们的俯冲闭合与拉萨-羌塘地体的碰撞、印度-亚洲板块的碰撞、青藏高原的隆升及整个东亚大陆发生挤压等
自动垂直钻井技术作为一种主动纠斜技术,是钻井工程最为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依靠机械式稳定平台控制井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耐温能力可达到300℃,适用于深井、超深井等高温、高压作业环境,是特深科学钻探高温条件下主动防斜的唯一途径。偏重稳定平台作为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井斜测控的关键部件,其响应灵敏度及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工具的纠斜效果。研究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偏重稳定平台动力学特性,对于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是一种依据电阻率差异来探测海底地层状况的频率域电磁勘探方法,广泛应用于海底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中。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信号幅值随收发距的增加近似指数衰减,中远收发距时信号较弱,极易受到噪声的影响,降噪是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应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目前降噪研究并不充分,本文提出针对噪声特征将形态学滤波算法引入降噪过程中;针对信号特征将压缩感知理论与字典学习算法引入降噪过程;针对储层特征引入
大量开采实践表明,在开采过程中,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的危险性在不同阶段、不同条带呈区域性分布,且这种区域性分布同地下矿床的形成条件、地下水、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是一种从区域角度对顶板冒落的区域危险性进行定量分级的技术手段。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的研究,对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受现实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关于地下金属矿山顶
谱分析方法在非平稳地震信号的处理与解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将时间域的一维信号转换到时间-频率域中进行二维表征,获取与研究目标相关的局部异常信息,进而实现地层刻画、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然而随着勘探对象的不断复杂化,传统方法已逐渐难以满足精细勘探的需求,需要针对地震信号的特点发展适用技术,提高研究对象的精细识别与刻画能力。论文以地震资料的高精度谱分析为目标,重点围绕时频分析方法基函数与信号特征的相关
前人的研究表明格林威尔和泛非两期构造热事件对东南极普里兹湾均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普里兹带的地质背景对罗迪尼亚超大陆和冈瓦纳超大陆形成演化过程的重建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普里兹湾备受学者们的关注,然而关于普里兹带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演化过程仍存在争议。拉斯曼丘陵处于普里兹湾的近中心位置,所以对它的研究可以很好的反应整个普里兹湾的演化过程。拉斯曼丘陵出露的中-高级变质岩是普里兹湾岩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普里兹
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方法及相对统一的综合性结论。本文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视角,系统地收集、整理东天山及邻区已发表的锆石U-Pb单点年龄大数据及7类主要矿产时空结构规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主要构造-岩浆演化序列、成矿规律及构造-岩浆演化与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并探讨了地球动力学机制。阿奇山铅锌(铜)矿床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
本文以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雅干南侧霍布哈尔与生格嘎顺石炭-二叠纪地质体的构造变形特征为研究对象,石炭-二叠纪地质体发育不同层次、不同期次、不同构造样式的构造变形现象,通过系统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研究,对于重建研究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解析的技术方法,在野外大比例尺构造-岩性填图基础上,结合室内综合测试、分析,对石炭-二叠纪地质体构造变形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创
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以复杂的岩性组合、长的喷发时间及富铁质溢流玄武岩等特征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大火成岩省。方解霞黄煌岩为富碳酸盐超镁铁质煌斑岩。尽管在大火成岩省中产量稀少,这类深部地幔来源的岩石为研究大火成岩省形成阶段地幔熔融及交代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次研究选取塔里木瓦吉里塔格地区一套含金刚石的解霞黄煌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因、原始岩浆成分、地幔源区岩性及与碳酸岩的成因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本次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