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民工在劳动市场的弱势地位,特别是低廉的工资使得他们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政府在保障农民工权益方面的职能显得尤为重要,而最低工资制度则是政府为改善低层劳动力群体的收入而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的职能体现,本文旨在通过对最低工资制度进行各项分析,来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就业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本文通过归纳国内外关于最低工资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并对其得失成败进行简要分析;并提炼国内关于外最低工资的相关理论,通过概述学术界关于最低工资的不同观点,在借鉴国内外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本文的论题,然后进行具体论述。在论述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关系时,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就业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在理论层面,运用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者产生的效应模型,分析最低工资制度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关系;结合经济增长理论及动态经济理论相关知识,考虑在长期生产条件下,分析最低工资增长对劳动失业的影响;在论述最低工资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时,运用基尼系数论述了最低工资在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最后论述最低工资制度条件下,结合农民工劳动者的决策模型与企业决策模型,以最低工资为关系变量,建立了联立方程模型,进而建立收入分配与农民工就业关系模型,对农民工就业和收入分配影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在实证分析方面,利用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收入分配模型及收入分配与农民工就业之间的关系模型,对农民工就业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过程中,采用一阶差分法,剔除固定效应对模型的影响,简化实证分析模型,以便于实证分析。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就业和收入分配具有正面影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尚有提高的空间,政府应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和改善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切实保障农民工利益,这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