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自体血栓栓塞模型,研究CT灌注成像(CTP)各参数值在脑梗塞3h、6h动脉溶栓前后的变化,探讨CTP技术,指导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方法:选健康大白兔12只,麻醉固定,经左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右侧颈内动脉,采用自体血栓栓塞右侧颈内动脉远端制成脑梗塞模型。将脑梗塞模型制作成功后的10只大白兔,按梗塞后3小时、6小时分成2组,每组5只;两组均经导管尿激酶动脉溶栓,在溶栓前后分别行DSA脑血管造影及CTP观察梗塞部位,利用CT灌注软件测出溶栓前后CTP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溶栓前后CTP各参数值用均数-x±s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完成后将兔立即处死,取出脑组织观察大体标本,以10%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后光镜观察病理改变。 结果:12只实验兔,10只成功制成急性脑梗塞模型,成功率为83%。溶栓前3小时和6小时复查造影示栓塞可靠,未见血管再通;溶栓后DSA脑血管造影示受累血管完全再通,远端灌注完全恢复,达到Mori scale IV级要求。CTP检查各参数值,两组溶栓前梗塞中心区CBF和CBV明显下降,MTT和TTP延长,缺血半暗带区CBF和rCBF中度下降,CBV和rCBV轻度下降,MTT和TTP延长。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各参数值均恢复,对比溶栓前后缺血半暗带CBV、CBF、MMT、TTP、 rCBV、rCBF差异有显著性;溶栓后两组缺血半暗带区CBV、CBF rCBV、rCBF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比较溶栓前后两组病灶中心区病理变化符合脑梗塞表现,溶栓后梗塞边缘区细胞肿胀减轻,轮廓变清晰。 结论:CTP能够准确地显示急性脑梗塞的部位和范围,其中参数值CBF、CBV、rCBF、rCBV对明确缺血半暗带起主要作用,对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时机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