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中320排CT灌注成像的应用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li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自体血栓栓塞模型,研究CT灌注成像(CTP)各参数值在脑梗塞3h、6h动脉溶栓前后的变化,探讨CTP技术,指导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方法:选健康大白兔12只,麻醉固定,经左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右侧颈内动脉,采用自体血栓栓塞右侧颈内动脉远端制成脑梗塞模型。将脑梗塞模型制作成功后的10只大白兔,按梗塞后3小时、6小时分成2组,每组5只;两组均经导管尿激酶动脉溶栓,在溶栓前后分别行DSA脑血管造影及CTP观察梗塞部位,利用CT灌注软件测出溶栓前后CTP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溶栓前后CTP各参数值用均数-x±s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完成后将兔立即处死,取出脑组织观察大体标本,以10%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后光镜观察病理改变。  结果:12只实验兔,10只成功制成急性脑梗塞模型,成功率为83%。溶栓前3小时和6小时复查造影示栓塞可靠,未见血管再通;溶栓后DSA脑血管造影示受累血管完全再通,远端灌注完全恢复,达到Mori scale IV级要求。CTP检查各参数值,两组溶栓前梗塞中心区CBF和CBV明显下降,MTT和TTP延长,缺血半暗带区CBF和rCBF中度下降,CBV和rCBV轻度下降,MTT和TTP延长。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各参数值均恢复,对比溶栓前后缺血半暗带CBV、CBF、MMT、TTP、 rCBV、rCBF差异有显著性;溶栓后两组缺血半暗带区CBV、CBF rCBV、rCBF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比较溶栓前后两组病灶中心区病理变化符合脑梗塞表现,溶栓后梗塞边缘区细胞肿胀减轻,轮廓变清晰。  结论:CTP能够准确地显示急性脑梗塞的部位和范围,其中参数值CBF、CBV、rCBF、rCBV对明确缺血半暗带起主要作用,对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时机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是由人或动物皮肤经脱细胞处理后得到的真皮样组织片,具有去表皮、脱细胞,无细菌生长、无毒性、无刺激性、无免疫排斥反应,有弹性、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巧妙使用微课课件,设计与教学主题或者教学重难点等相关的内容与答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本文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和阐述了微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025-01  微课是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
背景脑卒中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总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病等危险因素逐年上升,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