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活动驱动下的地方建构到地方依恋 ——以福建霞浦为例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ma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同质性的提高、文化特质的丧失以及地方认同的弱化,使得研究如何保留或是建构地理区域的独特地方性成为重要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独特地方意义的建构发展以及后续带来的影响是地方研究领域的必然要求。霞浦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在摄影活动的推动下,逐渐获得了“滩涂摄影圣地”的地方标签,使得摄影目的地成为霞浦新的地方属性。霞浦正是通过地方建构的方式发掘和构建了滩涂摄影目的地这一独特的地方性,同时使得前来霞浦的游客获得地方认同。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东道主霞浦如何在摄影活动驱动下进行地方建构,以及游客如何通过东道主的地方建构获得对霞浦的地方依恋。首先,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分析了霞浦地方建构过程、表现、机制。建构的过程部分,本文将霞浦的地方建构过程分为起源阶段和发展阶段,旨在对霞浦摄影目的地的起源和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建构的表现部分,本文将地方建构机制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管理环境三方面。自然方面主要包含原生自然条件和人造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方面主要包含游客形成的摄影活动社会环境氛围和导摄统筹的摄影活动社会环境组织;管理环境方面主要包含政府官方管理和民间自发管理。三方面相互协同,共同完成对霞浦摄影活动的供给,以摄影活动的形式进行地方建构。建构机制部分,本文主要将霞浦的地方建构分前期自下而上的地方建构和后期双向的地方建构,并分别对两个阶段就建构目的、建构驱动主体和建构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前期自下而上的地方建构主要以艺术创作为目的,以当地居民为驱动主体,以摄影图片和摄影师个人活动为主要的建构形式;后期双向的地方建构主要以旅游发展为目的,以官方、民间作为协同驱动主体,以大规模有组织的摄影活动为主要的建构形式。其次,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探讨了在东道主摄影活动形式的地方建构基础上,游客地方依恋的形成过程。游客地方依恋形成过程部分,本文主要将其分为离地阶段和在地阶段。游客在离地阶段,通过东道主在社交媒体、口碑效应等方面的精神类地方建构获得对地方的感知,从而形成遥距地方依恋,其中该阶段的地方依恋主要是个人-认知-社会层面;游客在在地阶段,则通过参与摄影活动,产生与地方的互动,从而形成贴近地方依恋,其中该阶段的地方依恋则是完整的地方依恋三维层面,即人-心理过程-地方。最后,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在地阶段游客摄影活动体验对地方依恋的影响机制。通过Smart PLS 3.0软件对211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其中,由直接影响结构模型可知,情感参与、艺术参与、认知参与均对地方认同有直接正向影响;艺术参与、认知参与对地方依赖有直接正向影响。由间接影响结构模型可知,情感参与、认知参与、身体参与能够以艺术参与和地方依赖为中介变量,对地方认同产生间接影响。由此可见,霞浦东道主一方通过地方建构获得摄影目的地的地方属性,同时摄影活动驱动的地方建构,能够使游客一方通过参与摄影活动产生对地方的依赖和认同。霞浦在摄影活动的驱动下,从东道主的地方建构到游客的地方依恋,是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地方性并获得地方认同的一个良好示范;同时将东道主一方的地方建构与游客一方的地方依恋结合,可能为今后相关研究打开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是鲁甸县地质灾害较多的乡镇之一,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在地质灾害中村庄往往是受害最严重的区域。由于大部分村庄的建设没有经过规划,往往是凭经验进行选址与建设,村民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村庄的破坏,总是不断地在灾损中总结教训,规避地质灾害的影响,村庄建筑,道路等的布局趋向于相对安全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因此,研究龙头山镇村庄空间形态结构与地质灾害因子的关联性对村庄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拟无枝酸菌是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微生物资源,能产生的大量具有生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目前已从拟无枝酸菌挖掘出利福霉素、万古霉素、巴里霉素、氯霉素、替拉万星、奥利万星、Dethymicin等多种重要的抗生素,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病原微生物进化出复杂抗生素耐受机制,耐药性病原微生物不断出现,对全球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开发新的抗生素,尤其是具有新作用方式的抗生素,是避免未
随着中国航天、船舶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航天器件、船舶设施等坠入大海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保证海洋中水域的畅通或者该器件的重复利用,需要将沉入海洋中的物体打捞上岸。打捞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提升力的大小,尤其是吸附力,沉入海底的结构物与淤泥间的吸附作用是提升过程中的最大阻碍,然后采取适宜的起浮措施和相应的起浮设备完成作业。吸附力是海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作用力,是沉入海底的结构物被拉起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吸附现象。
近年来,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加固黏结体系在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关于不同温度、湿度和其他环境因素下力学性能和黏结性能影响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将FRP黏结系统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尝试。因此学者们对FRP混凝土黏结体系的环境耐久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对FRP黏结混凝土结构在高温后界面黏结行为的研究仍然是有限的。本文旨在阐明经过高温处理后的FRP加固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变化及影响。本
情感分析伴随着网络社会媒体(如评论、博客和论坛)的兴起而飞速发展。这是由于现如今在这些网络社会媒体中,我们可以获得巨大规模的观点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挖掘有用的信息。人们在社会媒体平台上发布言论的主要目的是表达他们的观点,因此,社会媒体中的用户生成内容蕴含了大量用户观点信息。要从中挖掘出有用知识自然需要对情感分析问题进行研究,这已经成为社会媒体分析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文本情感分析方法容易出现覆盖度
随着电动汽车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车载充电器,已经成为当前电动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双向DC-DC变换器家族中的LLC谐振变换器,由于其具有自然软开关的优良特性,能更好满足双向车载充电器高效率和低EMI的技术要求。但传统LLC谐振变换器并不具备反向升压能力,从而限制了双向车载充电器的使用范围。同时输出电流纹波较大,导致输出端需要多个滤波电容,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功率
基础测绘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基础空间数据是准确掌握国力的重要依据、是促进管理决策水平提高的重要资源。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基础测绘的实施和基础空间数据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现势性要求,迫切需要及时、准确、高效的基础测绘新模式,实现从“计划测绘”向“按需测绘”转变。准确把握测绘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及驱动机理是发展基础测绘新模式的必要前提。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以居民地要素为研究对
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与其所在环境密切相关,对于服役于海洋环境下的高性能混凝土,会受到高温、氯盐侵蚀等危害,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首钢搬迁工程位于河北唐山的曹妃甸工业区,该工程中的焦化工程烟道长期处于海水浸泡的环境,遭受着来自海洋环境下氯盐的侵蚀,并且伴随着高温的危害,所以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结合该工程案例,本文对高温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机制进行了探索。将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根据仓室建模的思想,建立具有垂直传播的易感-潜伏-患病-治愈(SEIT)模型,以及具有年龄结构的易感仔猪、患病仔猪、易感成年猪、患病成年猪、康复成年猪和易感成年猪(S1S1S2S2S2S2)模型.本文共分为三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猪伪狂犬病的相关背景、研究概况和本文的主要结果,并列出本文要
伴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严重,能源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氢能被认为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可持续再生能源。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利用光催化剂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氢能,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未来获取氢能的理想方法。当前开发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存在着载流子复合率高等关键问题。所以,寻找合适的光催化材料是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研究目标。目前,最吸引科研工作者的半导体材料是新型石墨相氮化碳(g-C3N4),其原因在于g-C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