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骨料粒径对混凝土早期受扰性能的影响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大量兴建,正在浇筑的混凝土周围不可避免地存在施工扰动,扰动会导致混凝土后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下降。粗骨料作为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特征决定着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性能表现。关于混凝土凝结硬化期受扰性能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粗骨料粒径,未考虑到粗骨料粒径大小的影响。粗骨料粒径不同时,扰动对混凝土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果。因此,基于粗骨料粒径差异进行混凝土受扰性能研究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处于扰动环境的混凝土性能评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的不同将试验分为五组,粒径范围分别为Ⅰ(5~10 mm),Ⅱ(5~16 mm),Ⅲ(5~20 mm),Ⅳ(5~25 mm),Ⅴ(5~31.5 mm)。在贯入阻力值10.7 MPa~14.8 MPa的硬化阶段对混凝土试件施加振幅4 mm,频率15 Hz,时长40 min的扰动。通过抗压、抗折强度试验和超声检测试验分析了扰动对不同粗骨料粒径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SEM)试验和压汞(MIP)试验对受扰后的混凝土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混凝土受扰试件与基准试件宏观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形貌差异显著,扰动影响了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过程,受扰后混凝土的强度降低,缺陷增多,密实度变差。2)粗骨料粒径不同,扰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受扰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18.5%和4.9%;抗折强度损失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30.0%和9.2%;混凝土早期受扰强度力学性能的粗骨料粒径效应显著。3)5~20 mm粗骨料粒径混凝土受扰后的抗压、抗折强度损失率分别为4.9%和9.2%,均在10%以内,受扰动影响程度较小;5~20 mm粗骨料粒径混凝土超声波波速最大,扰动对该组混凝土的超声波波速、SEM微观形貌影响最小,本试验条件下此组粒径为混凝土受扰动影响的最优粗骨料粒径级配。4)结合SEM和MIP微观试验结果可知:扰动后混凝土的平均孔容、平均孔面积和孔隙率增大,平均孔径减小,孔级分布趋于均匀,从而导致了混凝土受扰后的微观结构密实度和宏观力学性能变差。试验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粗骨料粒径的受扰混凝土性能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相关实际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煤炭燃烧会产生NOx等污染物,造成酸雨、光化学污染等环境问题。针对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过高的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了一种新型低氮
开口管桩在贯入土体中时,部分土体涌入桩体内部形成土塞,使得开口管桩的内外两侧都具备了阻力,且土塞处的土体又提供了一部分端阻力,这就使得开口管桩的沉桩力学性质复杂化,
传统建造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能耗较高和建造方式落后等缺点。因此,装配式建筑目前正得到大力支持和发展。装配式RCS组合框架结构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出现解决了风电远距离传输的问题,不仅降低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而且具有高度的可控性。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比例的增加,高比例的风电要辅助系统进行有
随着时代的发展,针对不同场景的发电机的种类越来越多。包括水力发电机,涡轮发电机等,同时会有很多不同的型号的发电机。针对上述各种电机的维护与诊断是当下的难题。许多电
玉米(Zea mays L.)是全球重要的粮、经、饲作物之一,对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在生产过程中的定向选择导致了玉米种质资源的日益匮乏,使得优良玉米品种的
现代武器装备长期处于贮存状态,为保证其在服役过程中能稳定运行,要求武器装备中的部件或元器件均具有较高的贮存可靠性。金属化聚酯电容因具有绝缘阻抗高、介质损失小、耐压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战略的不断发展,大量工程项目在寒区实施修建,建(构)筑物的施工运营破坏了天然冻土的水热平衡,进而引起工程次生灾害。桩基础作为冻土区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栽培中常见的土传病害,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ON)侵染所致,已成为西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镰刀菌酸(Fusaric acid)是一
目的:MicroRNAs(miRNAs)已被证实在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MiRNA-30a-5p是miRNA-30家族的一员,也是心肌梗死后纤维化中TGF-β1通路的上游调节因子。整合素β3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