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系统的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50次 | 上传用户:hwgu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模变结构控制作为控制系统的一种综合方法,适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不确定系统,是一种有效的鲁棒控制方法。滑模变结构控制中,通过选择滑模面,设计滑模控制器,使得系统到达滑模面后,在满足一定匹配条件下,系统在滑模面上的运动即滑动模态对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影响具有完全的鲁棒性或不变性,表现出比普通鲁棒控制更为优越的特性,正是这种独特的优点,使得滑模变结构在解决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中受到重视。本文在掌握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匹配或不匹配不确定系统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研究不确定多变量线性系统的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终端滑模是一种新型的非线性滑模面,具有比线性滑模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稳态精度。线性滑模很容易应用到多变量线性系统的设计中,终端滑模适用于二阶系统,但不能简单地推广到多变量线性系统中。针对一类不确定多变量线性系统,应用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指数型快速终端滑模和对数型快速终端滑模分别设计变结构鲁棒控制律,内容有:非线性终端滑模超曲面的构造、滑模面参数矩阵的选取、变结构控制算法,并证明系统状态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终端滑模面上,随后系统滑模按相应的快速终端滑模规律运动,以较普通终端滑模更快的速度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平衡点。研究二阶不确定系统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将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应用到控制通道参数摄动的二阶不确定系统,导出了相应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律。进一步提出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二阶不确定系统的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方案,并将其应用于BTT导弹滚转通道的自动驾驶仪设计。该方案除克服普通终端滑模控制的奇异问题外,还能够确保系统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平衡点,有效改善控制精度。且控制算法简单,工程实现方便。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案设计的BTT导弹滚动通道自动驾驶仪能够克服气动参数大范围摄动及外界干扰影响,具有良好的指令跟踪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研究不确定多变量线性系统的积分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提出一种新的状态变换矩阵,通过线性变换将不确定多变量线性系统分解为两个子系统:非匹配的内部稳定子系统和匹配的输入输出子系统,对输入输出子系统应用积分非奇异终端滑模设计变结构控制律,使该子系统的状态在有限时间内到达零点。而内部稳定子系统的状态则随之收敛到平衡点的某一有限临域内,达到全局一致最终有界稳定。积分滑模的使用可以削弱滑动模态的抖动,并减少系统的稳态误差。研究不确定多变量线性系统的动态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为了消除滑模控制固有的抖振问题,同时避免普通终端滑模的奇异性,针对不确定多变量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动态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同积分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时采用的方‘法一样,也是通过一种新的状态转换将不确定多变量线性系统分解为两个子系统:非匹配的内部稳定子系统和匹配的输入输出子系统,对输入输出子系统应用动态非奇异终端滑模设计变结构控制律,使该子系统的状态在有限时间内到达零点。而内部稳定子系统的状态则随之收敛到平衡点的某一有限临域内,达到全局一致最终有界稳定。动态滑模的使用消除了滑动模态的抖动,平滑了控制输入。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以及多媒体、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在全球视觉文化冲击的今天,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文本模态形式,多模态性(Multimodality)日益成为日常生活中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对当前人格评估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做了概述。明尼苏达人格多相量表(MMPI/MMPI-2)、罗夏投射技术(Roschach)、主题统觉测验(TAT)在临床应用和精神病理学研究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其次是
颈内静脉穿剌置管已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新生儿,是抢救时快速扩容、中心静脉压力测定、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血液置换及介入治疗的有效途径[1]。根据新生儿解剖和生理学特
2007年12月22-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河口泄流是否通畅,关系到海河流域和天津市的防洪安全。多年来的河口治理工程。确保了海河水系下游区和天津市防洪除涝的安全。随着天津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开
<正> 《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篇,历来为评家所关注。太虚幻境究竟是何境界,除了佛、道之外,还写了什么东西,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把握和理解《红楼梦》无异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