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岗文化墓葬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engfei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裴李岗文化墓葬资料是中国史前最早且最为完整的墓葬资料,对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社会生活意义重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裴李岗文化的墓葬资料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分析,提出了对裴李岗文化社会分工和分化的初步认识。  本文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从内容与时间上对裴李岗文化墓葬以往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并作了简单的评析。该部分还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其中包括国内外墓葬研究的理论及争论的焦点;运用墓葬资料揭示裴李岗文化社会生活的可行性;本文研究采用的具体方法。  第二部分为贾湖遗址墓葬。该部分从墓主男女老少的比例、墓葬的形制、葬式、器类、葬品的数量和墓地分布等方面,比较贾湖早、中、晚期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各个团体之间以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对贾湖各期上述单位的分工与分化进行简单的总结。  第三部分为裴李岗文化其它遗址墓葬。该部分主要通过比较石固遗址男女性随葬的器类和男女性单人墓平均葬品、体积的差别,探讨当时的男女性分工和分化。该部分还比较了裴李岗、莪沟、水泉遗址各墓群随葬器类、墓葬形制、葬品数量的差别,以分析当时团体之间和社会的分工与分化。  第四部分为裴李岗文化社会的分工与分化。该部分对裴李岗文化社会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不同团体之间以及社会的分工与分化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得出了以下初步的结论:1、裴李岗文化男性在社会生产和精神生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日常劳作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女性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日常劳作和农业方面。这可能也是男性地位高于女性的主要原因。不排除在当时出现“男尊女卑”观念的可能性。2、当时成年人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起着主要的作用,老年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小孩的作用可能主要是在日常劳动方面,小孩一般没有资格从事巫乐活动。不同年龄阶段之间的人地位差别很小,可能与当时的社会习俗有关。3、除了贾湖晚期聚落,裴李岗文化每个聚落内不同社会团体之间分工的迹象不很明显。不同聚落之间的分工可能已经出现。不同聚落和团体之间分化的迹象不明显。4、裴李岗文化社会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出现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劳动、技能有差别,可能也有一些基于性别等的因素。在贾湖中期聚落,社会分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但最终没有发展到分化社会的阶段。整体而言,裴李岗文化还处在平等的氏族社会时期。  第五部分为余论。该部分仅简略地谈及本文对裴李岗文化社会和墓葬研究的几点看法。  本文最后附有贾湖墓葬分布图5张。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吴江叶、沈两氏的女性词人,时限定为明末。  正文分三章:分别从叶、沈两氏女词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婚姻生活以及她们的的两部较有特色的代表作《伊人思》和
明朝末年,徐霞客在他五十一岁的时候,开始了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征程。在历时四年的艰辛旅程当中,他坚持写作游记。这些游记到后来便汇集而成不朽巨篇《徐霞客游记》
该选题是对英格兰人口问题的一个侧面-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进行专题研究.人口迁移是一个古老的现象,古已有之.但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口迁移的规模不大,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从一个
十九世纪的英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层出不穷的各种社会问题中最严重的是贫困问题,养老问题最开始是作为贫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十九世纪末期受到人们的重视。老年问题特别
尚书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从秦汉到隋唐,尚书由一个文书小官发展成为三省行政系统中的一极。在如此巨大、深刻之演变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一个极为重
宗族是中国乡村社会较为普遍的一种社会群体组织。它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演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社会跨入近代之前,宗族作为社会基层的群众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Fault diagno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plicated industrial process. It is a challenging task to detect, identify and locate fault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汉王朝是继短暂的秦王朝之后的又一封建王朝,在政治制度上既有汉承秦制的一面,又有许多的改变,实行郡国并行的地方管理体制是其改变之一。与汉对秦的改变相适应,一方面继续实行战
自历史学家格林于1874年在其著作《英国人民史》中首先提出“新君主制”这一概念以来,尽管许多历史学家并不认为1485年在英国宪政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还是把亨利七世连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