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与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比较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ov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比较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与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CTD-IL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HRCT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探讨两组患者各自的特征,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呼吸内科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符合IIP及CTD-ILD诊断标准的病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HRCT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共收集初次发病资料完整可供分析的8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IIP患者58例(66.7%),CTD-ILD患者29例(33.3%),两组患者既往有吸烟史者共37例(42.5%)。CTD-ILD继发于多种结缔组织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6例,干燥综合征(SS)5例,肌炎/皮肌炎(PM/DM)4例,系统性硬化症(SSc)2例、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TCD)1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1例。58例IIP患者男性3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70.0±10.8)岁,既往有吸烟史者30例(51.7%)。29例CTD-ILD患者,男性1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0.1±12.0)岁,既往有吸烟史者7例(24.1%)。IIP组的男女性别比例高于CTD-ILD组(32/26vs10/19,P<0.05)。CTD-ILD组平均发病年龄低于IIP组[(60.1±12.0)vs(70.0±10.8),P<0.05)]。吸烟患者更多见于IIP组[30(51.7%)vs7(24.1%),P<0.05]。临床表现:IIP和CTD-ILD两组患者都可以出现咳嗽、咳痰、胸闷、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及爆裂音,以IIP组更多见,胸闷及呼吸困难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表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关节痛、晨僵、眼干/口干、雷诺现象、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肉酸痛等肺外表现多见于CTD-ILD患者,IIP患者很少见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D-ILD患者相比,杵状指多见于IIP患者[12(20.7%)vs3(5.2%),P<0.05]。实验室检查:CTD-ILD组血清学检测更多见自身抗体系列(ANA、RNP、Anti-Smith、Anti-SSA等)、风湿二项(RF、Anti-CC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不同类型CTD-ILD有特异性的血清学指标异常,临床最多见的是三个或以上指标异常的患者(14,48.2%),其次为两个指标异常的患者(10,34.5%),一个指标异常的的患者(5,17.2%)最少见。而IIP患者仅会出现ANA和RF阳性,IIP患者ANA和RF阳性率明显低于CTD-ILD患者,两指标比较分别为[12(20.7%)vs20(69.0%),8(13.8%)vs12(20.7%),P均<0.05]。CTD-ILD组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平均值均高于IIP组,仅有Ig M一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4±0.33)vs(1.38±1.25),P<0.05],CTD-ILD组补体C3、C4水平低于IIP组,两组C3、C4水平对比分别为[(0.70±0.35)vs(1.00±0.40),(0.18±0.06)vs(0.23±0.12),P均<0.05)]。87例患者获得痰标本的共有76例。痰培养中共分离出30株致病菌(39.4%),G—感染18株(60%),G+感染3株(10%),真菌感染9株(30%)。痰培养阳性结果以G—感染为主。两组患者感染G—、G+、真菌的几率无明显差异(P<0.05)。HRCT表现:大部分患者HRCT表现都伴有不规则线状影,为61例(70.1%)。较常见的HRCT改变为网格状阴影43例(49.4%)、磨玻璃影26例(29.9%),牵拉性支气管扩张22例(25.2%),蜂窝状阴影19例(21.8%)。其中网格状阴影多见于IIP组[35(60.3%)vs8(27.6%),P<0.05],磨玻璃状阴影多见于CTD-ILD组[12(20.7%)vs14(48.3%),P<0.05]。较少见的HRCT表现为胸膜下弧线影(15,17.2%)。不规则线状影、蜂窝状阴影、胸膜下弧线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这些HRCT表现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IIP患者与CTD-ILD患者相比更易合并肺气肿[28(48.3%)vs 7(24.1%),P<0.05],CTD-ILD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人数多于IIP患者[10(34.5%)vs 6(10.3%),P<0.05]。治疗方案:两组患者相比,IIP患者多以激素治疗为主[56(96.6%)vs5(17.2%)P<0.05],而CTD-ILD患者多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24(41.4%)vs2(6.9%),P<0.05]。预后:经治疗两组患者咳嗽、胸闷症状缓解71例(81.6%),死亡16例(18.4%),死亡患者IIP组占10例,CTD-ILD组占6例,死亡原因包括重症感染、急性加重、肺癌转移、肺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猝死,两组疾病死因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呼吸衰竭是两组患者共同的主要死亡原因,IIP组、CTD-ILD组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的人数分别占该组总死亡人数的70%、66.7%。结论:1 CTD-ILD的发病年龄低于IIP,且多发于女性,而男性和50岁以上并既往有吸烟史的患者多罹患IIP。2 IIP患者肺外症状较少,但更易出现杵状指。CTD-ILD患者较IIP患者出现胸闷及呼吸困难症状的人数少,而肺外症状更常见。3血清学指标阳性多见于CTD-ILD组,不同CTD-ILD特异性的血清学指标异常三个或更多指标异常最多见。临床上IIP患者也可出现抗核抗体(ANA)及类风湿因子(RF)阳性,诊断结缔组织病还需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测结果。4 87例患者痰培养以G—感染多见,两组患者感染G—、G+及真菌机率无明显差异。5 IIP组和CTD-ILD组在HRCT表现方面存在一定差异,IIP组多表现为网格影,CTD-ILD组多表现为磨玻璃影。6 IIP患者比CTD-ILD患者易合并肺气肿,CTD-ILD患者较IIP患者更易合并肺动脉高压。7 IIP患者的治疗多以使用激素为主,而CTD-ILD患者治疗多选择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8两组疾病的死因构成无明显差异,死因多为呼吸衰竭。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洛美沙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07年国内专业医药期刊中有关洛美沙星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洛美沙星的不良反
艾滋病在我国呈流行蔓延趋势。随着艾滋病的流行蔓延,艾滋病人违法犯罪问题也开始出现并有增加趋势。艾滋病人违法犯罪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在预防方面还是在处置方面都
针对埋入式进气道在发动机点火时刻对导弹飞行攻角的严格限制,提出了攻角点火窗口的概念;以助推器在低温、常温和高温下的推力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了导弹飞行攻角进入攻角点
目的:分析探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社区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选择88例
为给船体下水提供水动力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船体从船台上纵向重力式下水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每一时刻的流场压强和船体所受水作用力(矩),并通过求解船体
人脸及其关键点检测技术作为人脸识别、年龄估计等人脸分析任务之前的重要步骤,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人脸检测是在图像中定位人脸的位置并确定其大小,人脸关键点检测是进一步对人脸区域内具有语义特征的关键位置进行定位,两个任务的检测速度和精度都会影响整个人脸分析系统的性能。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人脸及其关键点检测技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但目前的大多数算法致力于通过改进网络结构来提高
<正> 我是1985年初从教育部门调入景德镇市审计局工作的。十八年来,我参加审计过工交系统、财金系统、行文系统中的许多单位,有许多难忘的审计工作经历和往事。而在我脑海中
期刊
<正>厉以宁先生的著作《资本主义的起源》,从比较经济史的角度尝试阐述资本主义是如何起源的,表达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思想,对于解放思想、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有着积极的作用,
生物途径合成的甘油三酯(TAG)是重要的生物能源前体。酰基-酰基载体蛋白(acyl-ACP)作为其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底物,与甘油三磷酸(G-3-P)在甘油三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的催化下生成的溶血磷脂酸(LPA)是TAG合成路径中第一个反应,对于TAG的合成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对于acyl-ACP与GPAT的反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ACP作为acyl-ACP底物的部分参与到GPAT催化酰基转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和鉴定产抗菌肽菌株、优化发酵条件以提高抗菌肽的活性并探讨粗抗菌肽的生物学特性。从不同地区采集的156个土壤样品中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得到一高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