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民自治政策自实施以来,就对亿万农村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息息相关的影响。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村民自治相关政策的实施在不同的时期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选举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监督无门路、决策不参与等现象时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村民自治政策健康发展的阻碍。众多的学者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很多成果都是从政策实行的定性分析的角度,从政策实施的科学性本身出发去探讨问题,很少人从定量的角度用数据去探讨村民自治政策的实施究竟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而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多少?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法,收集整理2000年至2015年的全省经济指标发展数据,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浙江省自2000年以来的相关经济发展状况。同时整理了浙江省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全省的村民自治发展状况数据,从居民参选率、基层两委人员文化程度以及两委人员中女性工作者所占的比例分析了浙江省的村民自治情况。在后续的研究中选取了浙江省舟山市15个村委的统计数据和桃花镇塔湾村个例作为微观实证研究对象,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以及调查问卷词频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村民自治指标对农村经济振兴的作用和程度。最后根据得到的结论对浙江省村民自治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村民自治背景下的农村经济振兴提供了意见和建议。在本文的研究中得到了以下结果:第一,文章的研究中构建了浙江省村民自治指标评价体系,经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村民自治政策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贡献率则较少;第二,文章得到了村民自治和农村居民经济振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村民自治发展的规范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二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很大的程度内,二者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第三,村民自治政策的实施,对渔农村经济的振兴有着决策指导作用、规划指导作用、协调指导作用以及互相促进作用;第四,针对调查中村民自治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村民自治现状,提出了对村民自治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对策和建议,包括经济转型、提高两委人员文化教育水平、提高村民文化水平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