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ORF24和ORF50囊膜蛋白鉴定及基因工程候选疫苗的研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91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spleenandkidneynecrosisvirus,ISKNV)属于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是可以导致鳜鱼、美国红鱼等名贵水产鱼类大批死亡的重要病源之一,近年来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研制其基因工程疫苗,控制该病毒的流行,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在ISKNV基因组中筛选了2个可能编码囊膜蛋白的开放读码框(OpenReadingFrame,ORF)ORF24和ORF50。 根据GenBank上ORF24和ORF50的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了两个基因。将这两个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novagen),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2a-24和pET32a-50,再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融合表达,融合蛋白VP24分子量约为50.6KD,VP50约为31.1kD,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证实了BL21正确表达了目的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提取的包涵体中融合蛋白含量占50%以上,经柱层析纯化蛋白,纯化度达90%以上。 以SDS-PAGE纯化的两种融合蛋白作抗原,分别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两种抗血清效价达1:11000。Western-blot检验,两种抗血清中的IgG都能与目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从病鱼组织中提取ISKNV病毒粒子。利用葡萄球菌pansorbine能吸附抗血清中的IgG,辅助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检测两种多克隆抗体是否能与病毒囊膜特异性结合,从而证明相应基因的功能。结果ORF50编码囊膜蛋白。 将重组菌BL21/pET32a-24和pET32a-50表达的融合蛋白制备成疫苗,给鳜鱼注射进行主动免疫。阴性对照组注射PBS不攻毒,阳性对照组不免疫(以下同)。两种蛋白的为混合疫苗免疫鳜鱼效果最好,最后疫苗组相对存活率(relativepercentagesurvival,RPS)有75%。同时,阴性对照组无死亡,而阳性对照组全部死亡(以下同)。 被动免疫,先注射多克隆抗血清24小时后再注射病毒液,RPS60%;先注射病毒液24小时后再多克隆抗血清,RPS20%。中和实验,将两种兔抗融合蛋白血清与病毒液1:1:1比例混合,常温孵育10-15分钟后,注射鳜鱼,RPS为80%。 对广东南海2000尾池养鳜鱼进行ISKNV基因工程疫苗中试,免疫方法和主动免疫相同。随即抽取20尾攻毒,RPS有70%。免疫实验表明所制备的疫苗对ISKNV感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发酵罐大规模表达融合蛋白实验结果,5L规模的发酵罐,采用LB培养基,终浓度1mMIPTG诱导表达,37℃培养4-5小时,最后可制备融合蛋白包涵体8g左右。
其他文献
要约收购(美国称为 Tender Offer,英国称为Takeover Bid)是指收购方向目标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购买要约,表明收购方将以一定的价格在某一有效期内买人全部或一定比例的目标公
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计量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以及指数分解法(IDA)等几大类,而指数分解法凭借其自身优点成为当前学
本文对人类AP3B2_v2和RABL4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人类基因AP382的一新的剪接体AP382 v2,从人类胎脑cDNA文库的大规模序列分析中分离出来。AP382 cDNA全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河花蜉科(Potamanthid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蜉蝣目(Ephemeroptera)蜉蝣总科(Ephemeroidea)。本科现包括红纹蜉属Rhoenanthus(7种)、花河蜉属Anthopotamus(4种)和河花蜉属
目的:建立以RNAi方法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表达的技术平台,在大鼠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中检验抑制效果,为后续以RNAi的策略治疗多种心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奠定基础。
<正>瞬时间,颠覆、创新、增量……互联网创业者以这些关键词兜O2O服务的切入理念,让传统餐饮行业的人正在"觉醒"2015年,O2O势不可挡。整个餐饮行业在互联网的猛烈攻势下,经过
硫化脱氢表雄酮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甾体。通过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我们在大鼠前额叶内侧区的脑片上研究了它对锥体细胞持续钠电流的作用和机理,并探讨了该作用的功能意义。实验
腭裂(cleft palate,CP)是人类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探询腭裂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口腔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但因其影响因素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因此腭裂发生
采用96h静态毒性实验法研究虎纹蛙在氨氮胁迫的致死效应,进行氨氮对虎纹蛙蝌蚪、幼体及成体急性暴露实验、对虎纹蛙蝌蚪亚慢性胁迫实验及虎纹蛙成体在0、120、360和600mg/L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