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历来严重。依据河北省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结合国家决心改善农村饮水状况的政策方针,河北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尚缺乏系统的农村饮水现状评价方法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论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农村饮水现状评价方法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从水源、供水方式、供水水质、污水处理回用和水价制定等五方面,详细描述了河北省各地区农村饮水现状,并从中提取有效数据创造性地选定了水质现状指数、水量现状指数、方便程度现状指数和保证率现状指数作为河北省农村饮水现状评价参数。首先确定各评价参数所属分项参数的对应权重,运用多因子综合指数法计算得出各评价参数的数值,然后对各评价参数间的相对重要关系做出判断,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评价参数的对应权重,最后再次运用多因子综合指数法计算得出河北省各地区农村饮水现状综合指数,对河北省各地区农村饮水现状做出数字化表述。以河北省各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表征其基础设施完善水平,分析各地区人均GDP与各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的关联性,发现各地区人均GDP与各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各地区农村水质、水量现状的优劣与其自来水普及率成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各地区人均GDP与各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间相对超前、滞后关系,确定河北省各地区农村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的优先等级。对河北省农村饮水现状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各项影响因素对于饮水现状的敏感程度并将其划分为三类,分别为:自然类、人为类、自然-人为类。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自然-人为类因素对于饮水现状的敏感程度最高,自然类因素次之,人为类因素再次,从哲学和生态学层面证明人类活动应主动遵循自然规律。进一步进行工程属性划分,将河北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各分项工程属性划分为三种,分别为:基础性、延展性、伴随性。依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和工程属性划分,确定河北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各分项工程实施的优先等级。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以及长效运行机制五方面入手,介绍了针对各种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系统论述了河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为河北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