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家庭卵巢癌和散发性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研究及临床意义探讨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则被认为是最有力的肿瘤预测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卵巢癌患者约5%~10%为遗传性,其中,遗传性卵巢癌患者中约有80%~90%伴有易感基因BRCA1/2的突变。目前,BRCA1/2基因的检测已成为卵巢癌高危人群重要的筛查方法。在中国,有关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和散发性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BRCA1/2基因突变的研究并不深入,中国卵巢癌人群的BRCA1/2基因突变情况还未得到很好阐明。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中国卵巢癌人群的BRCA1/2基因突变情况,本课题对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和散发性卵巢癌患者进行了BRCA1/2基因全序列突变检测并进行对照分析,以了解两个基因在两组卵巢癌患者中的突变情况及差异;分析伴有BRCA1/2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以比较不同遗传背景的卵巢癌患者临床生物学的特点及差异;同时还对四个卵巢癌高危家族的女性成员进行了外周血BRCA1/2基因全序列突变检测和家系分析。   对象和方法:   研究的入选标准:(1)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①家族中至少有两个一级或二级亲属患原发性卵巢癌或卵巢癌和乳腺癌;②家族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患乳腺一卵巢双原发癌,伴或不伴有直系三代血亲内其他成员患卵巢癌或乳腺癌。(2)散发性卵巢癌:没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和乳腺癌个人史的卵巢癌患者。所有卵巢癌患者的诊断均为病理诊断。最后入选的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39例,散发性卵巢癌患者32例。   研究方法(1)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DNA测序,对每名患者均进行了BRCA1和BRCA2基因全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的突变检测;(2)对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与散发性卵巢癌患者进行发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分级、化疗敏感性等生物学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比较;(3)本研究收集了4个完整的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家系,将家系中所有符合条件的女性成员进行DHPLC分析+DNA测序,并对家系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共有来自35个独立高危家族的39例卵巢癌患者和32例散发性卵巢癌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在这71例患者中,共有20例患者携带了BRCA1或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BRCA基因的总突变率为28.2%,其中BRCA1突变22.5%(16例),BRCA2突变5.6%(4例),两种基因的突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4)。在39例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中,有41.0%(16例)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而在32例散发性卵巢癌患者中,只有12.5%(4例)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8)。20例携带的BRCA基因突变分为4种突变类型,75%(15例)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为移码突变,其中碱基丢失12例和碱基插入3例;其他的基因突变分别为无义突变2例、内含子突变2例和错义突变1例。20例BRCA基因突变分布于16个不同位点,50%(8/16)的致病性突变位点为首次发现,未在乳腺癌信息中心(BIC)数据库中记录,5种位于BRCA1,3种位于BRCA2。BRCA15589de18在本研究中重复出现于3个相互独立的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中,且之前曾在中国人群中有过报道,考虑可能为中国人群的热点突变,具有部分始祖效应。本研究的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以BRCA1外显子11最为常见,而非致病性基因变异的热点区域也集中于BRCA1和BRCA2两个基因的外显子11,今后应将外显子11作为BRCA基因热点区域加以研究。   本研究对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与散发性卵巢癌患者、携带和未携带BRCA基因突变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统计,没有发现明显差异。卵巢癌病理分化方面来看,低分化者占散发性卵巢癌患者的65.6%(19/32);而在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中占76.9%(32/39);携带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的20例患者,低分化者达到85%(17/20),而未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仅66.7%(34/51),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术前血CA125水平也明显高于散发性卵巢癌患者(3018.8U/MLvs1120.4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化疗后血CA125下降的满意率和耐药率之间并没有统计学差异。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比散发性卵巢癌患者总体复发时间晚,总体生存期长;携带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患者比未携带的患者,总体复发时间晚。本研究中,有10例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其首发肿瘤均为乳腺癌,与卵巢癌的发病间隔平均为13.1年,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仅为44.4岁。在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中,肿瘤均有明显的后代发病更早的趋势;高危家族中,家族恶性肿瘤发病人数越多,携带突变机率可能越大,且消化道肿瘤的聚发较常见。   在家系分析中,来自4个独立卵巢癌高危家族的42位女性成员中,有2个家族的11个成员分别携带了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突变携带率为26.2%,均位于BRCA1基因。另有一些未明意义的变异在这些家系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1)携带率较高的未明意义变异点均位于BRCA1基因,而多态性位点则均位于BRCA2基因,BRCA1基因在卵巢癌高危的发病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2)BRCA1 P1099Q、V11811和IVS13+117C>A等位点出现变异的频率较高,分别达到28.6%、7.1%和4.8%,其中,BRCA1 P1099Q分布最广,见于家族一、二、四共三个家族成员中,可能为中国人群的频发变异。(3)BRCA基因突变和变异表现为家族特异性和家族聚发现象,BRCA1 P1099Q、IVS13+117C>A和BRCA2 N854K等变异均未在BIC数据库报道,值得进一步研究。(4)高危家系中的卵巢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小,手术病理分期偏晚,低分化和浆液性腺癌的比例较高,但对化疗敏感性较好、复发间隔较长。   结论:   本课题是目前例数最多的针对中国大陆地区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和散发性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全序列的突变的对比研究。研究认为:(1)发现了一些新的致病性BRCA基因突变和尚不明意义的变异位点,其中BRCA15589de18重复出现,并可能具有部分始祖效应;(2)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的BRCA1/2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散发性卵巢癌患者,其发病也有后代早发的趋势,因此,对于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进行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卵巢癌/乳腺癌的预测和早期干预;(3)BRCA1基因在中国遗传性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病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4)高危家族卵巢癌患者和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虽然其肿瘤恶性程度较高,但对化疗较为敏感,预后似乎较好,仍需要大宗病例的随机对照研究给予证实:(5)不同遗传背景的患者,其肿瘤发病的遗传基础可能不同;一些未知意义的BRCA基因频发变异点很可能是中国人群特有的变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其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主持人提示:“开学综合症”是学生开始步入新学期时产生的一种身心不适应的状态,这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于硬装备来说,提前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以便有规律地投入
不同时代的传播媒介各有优劣,主流传播媒介的发展与佛教传播相得益彰。但是不同传媒时代的佛教传播都应该利用传媒技术的进步,使佛教的积极功能最大化和最优化。 The media
摘 要:剪纸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它有近两千年的发展史,不仅是我们观察古代文化、传承中华千年悠久传统一个有益的窗口;也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极好的教育资源;更是小学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开设剪纸课程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敢想敢干精神、丰富想象力和卓越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剪纸;教师素质;教学模式;选材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和世界上均居各种疾病之首。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病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是预防
目的:探讨能谱CT检查在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行上腹部能谱CT扫描的患者,选择均经病理证实患有肝硬
目的:   观察急性期、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的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变化,分析Treg细胞与各期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探讨Treg细胞在老
经过美国维生公司多年的努力,漂浮育苗已大规模用于生产。该公司拥有该技术专利。漂浮育苗采用水培种苗,能更好地控制植株供水供肥,减少 After many years of efforts by t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为的发展,在整个新闻界掀起了一场电视新闻故事化的革命浪潮,电视新闻故事化以其独特的优势进驻新闻领域,展示
苜蓿是豆科牧草,粗蛋白含量15.7%,粗纤维23.9%。喜温暖半干燥气候,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可以改良盐碱地,怕涝,种植以排水良好的地块为好。栽培要点: 轮作适于轮作,一 Medic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应用在老年胃癌胃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将104例老年胃癌行胃切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