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至1951年间美国文坛出现了一批颇具影响的二战小说。韦恩米勒将这些小说分为三类:一类是秉承一战小说传统的二战小说,另一类是表现战争的残酷却又将其视为人类社会常态的二战小说,最后一类则是对美国社会持批评态度的二战小说。本篇论文所研究的三部小说——欧文肖的《幼狮》、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和詹姆斯琼斯的《从这里到永恒》均属于第三类二战小说。这三部小说在描写战争的同时,剖析了美国军队和社会中的极权体制、种族歧视、等级制度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创伤的社会原因,引发读者对美国社会和美国价值观的质疑。目前国内外有关美国二战文学的创伤研究对表现纳粹集中营、大屠杀的文学作品关注较多,而对表现二战时期普通美国士兵心理创伤的作品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本篇论文对这三部小说的研究将有助于填补这一空白。当代创伤研究认为,创伤不仅源于创伤事件,更源于一种受害者无以言表的状态。这种表述困难既有创伤自身特点的原因,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出于政治目的,美国的官方历史叙事有意识地渲染美军在战争中的胜利,而对美国军队中存在的少数族裔士兵受到歧视、普通士兵遭受欺压等种种问题及其社会根源避而不谈。在战后初期的历史语境下,书写那段被官方话语刻意抹去的二战历史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三部二战小说则通过书写普通美国人在战前和战时的创伤体验,将被官方话语所掩盖的历史重新展现。在《幼狮》中,欧文肖将创伤书写与历史书写融为一体。他通过描写美国社会和军队中反犹主义给犹太裔士兵诺亚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揭露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抨击打着“民主”旗号的美国军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肆意践踏,提醒人们警惕战后正在崛起的右翼势力。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表现了因美国社会中种族歧视、阶层分化而引发的身份危机以及这种身份危机给士兵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墨西哥裔士兵马丁内兹竭力否认自己的墨西哥裔身份,希望融入主流社会却无奈地发现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美国人。雷德等来自下层社会的士兵本希望凭借自我奋斗实现美国梦,却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打击,从而对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失去认同,进而引发身份危机。出身于上层社会的侯恩同样遭受着由身份危机带来的心理创伤。他对自己所处的阶层充满了厌恶与鄙夷,却又无法融入来自下层社会的士兵之中。他们的心理创伤构成了对“合众为一”、“人人平等”等美国建国理想的强烈讽刺。在《从这里到永恒》中,早年生活中的不幸经历给主人公普鲁威特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创伤记忆,而普鲁威特在军队遭受的各种欺压和凌辱则不断唤起这些创伤记忆。詹姆斯琼斯曾宣称自己就是普鲁威特,并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创伤经历与普鲁威特的创伤经历交织在一起。显然,琼斯希望通过塑造普鲁威特这一人物来完成创伤书写与自我建构,从而治疗自己的心理创伤。综合上述研究,本篇论文认为《幼狮》、《裸者与死者》、《从这里到永恒》这三部美国二战小说中所描述的创伤既是心理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美国社会中种种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才是小说中人物心理创伤的根源。对这三部小说中人物心理创伤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本篇论文力图将创伤研究与文学、历史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而拓展美国二战小说研究的视野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