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逸律诗艺术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希逸是南宋末年的理学名儒,工诗,其律诗创作数量客观,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南宋末文坛领袖刘克庄、现代文学研究家钱钟书都对他的诗歌由非常高的评价。本文主要围绕林希逸的学术渊源、诗歌内容及意象来研究林希逸律诗的艺术特色。除了绪论和结语,本文共分为三章,后两章为重点论述部分。第一章是林希逸的生平和创作。林希逸所处时代主要是南宋理宗期间,理学思潮与江湖思潮并存共生,他的诗歌创作博采理学与江湖之长,树立起自己鲜明的特色。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拥有良好的家学渊源;承学于影响深远的艾轩学派,有着深厚的师承渊源;交游广泛,学识渐趋渊博,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林希逸的律诗有400多首,题材多样,包括酬唱赠答、田园山水、思亲怀友、纪游纪事、题咏、咏物、咏怀、送别和悼亡等等,他的思想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第二章是林希逸律诗的意象。林希逸因其师承渊源与学术爱好的关系,其诗学思想丰富饱满,所选取的意象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林希逸耽于佛学与道学,选取了许多佛学、道家的意象入诗,呈现出参禅悟道的思想和识心见性的特点。林希逸是重视文辞的诗人,善于选取大自然最本真的意象,表现秀丽明澈的自然景观,同时善于将理趣融入自然意象中,使诗歌变得趣味盎然。林希逸同时又是博览群书的大儒,他的律诗中含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意象,抒发其热爱人文文化的情怀和优游涵泳于人文生活之中的风致,体现出情怀蕴广、意旨高远的特点。第三章是林希逸律诗的艺术特色。林希逸作诗注重人文修养和精神品格的自我表达,善于运用古人事迹、佛道传说、前人诗文、佛道用语等典故委婉表达诗意,手法灵活多变,做到婉而不晦,清而不浅。林希逸将儒、道、佛三教思想融会贯通,秉承义理与文章不可偏废的学术传统,以理入诗,体现出思想深邃、富于哲理的特点,使其诗歌在理趣横生之外,自有一种明心见性、超然妙悟之境。林希逸在律诗创作上,学习黄庭坚打破常规而采用多种变格句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格律上宗法前人,对仗工整精妙,尤其是虚词的对仗是其律诗艺术方面极具代表性的特点,手法臻于纯熟。林希逸以黄庭坚、白居易、邵雍等的诗歌语言为参句的对象,选择流畅而又精致的语言,提炼诗眼,使诗歌呈现出典雅圆融的特点。
其他文献
曹禺的话剧《日出》通过描述各个社会阶层角色的命运、抗争以及他们彼此的交集,深化了“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主题。他对于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别样
本文着重从陶渊明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入手,通过对陶渊明诗文中的人物进行分类整理,来赋予陶渊明这个文化形象以全新的意义。诗文不仅是作家自我实现和自我构建的重要表现形式,
王韵香是清代嘉、道年间梁溪地区一位颇有影响的女冠,她不但工书画、解琴理、娴于吟咏,而且以其特殊的身份蜚声吴越,名人争访之。然而目前学界对她的生平、交游及文学创作等
城市交通网络组成规模庞大、组合方式多样,是一个覆盖城市地理空间的复杂系统,无论在形态分布还是在拓扑结构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其中,形态分布的复杂性影响着交通网
尹湛纳希是十九世纪蒙古族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是蒙古族文学史上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创者。《青史演义》是他的代表作,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本文将《
各国高度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本文介绍美国与日本两个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经验。
笔者主要从世界贸易组织对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划分切入,并针对如何克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所面临的壁垒,提出了一些可供决策者参考的应对措施。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筛检副溶血性弧菌等食物中毒病原菌,以提高检测速度,与GB培养法比较,探讨两法的符合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度特异、敏感的实时荧光PCR作为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发达国家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积极地推出新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信息技术壁垒就是目前较为盛行的一种。信息技术壁垒的出现对包括我国在内
钱希言,字象先,后避祖诲改为简栖,江苏常熟人,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卒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是明代后期吴中地区著名的山人。钱希言一生笔耕不辍,著有《狯园》、《桐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