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文学领域无可避免地受到剧烈冲击,包括歌谣在内的文学形式的常规发展路径被外力粗暴阻断。抗战歌谣偏离了其本来的文学发展规律,成为抗战时期的特殊韵文形态,具有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本文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抗战歌谣进行了初步梳理和深入分析,探讨了抗战歌谣的发展轨迹、其与抗战诗歌的关系、变异特征、战斗性特征及巨大影响。全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主要有五个部分:一、抗战歌谣的概况。首先指出抗战歌谣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文学形态,并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梳理了抗战歌谣以1937年为界前后两个时期的发展概况,同时还分析了抗战歌谣在不同地域的主要史料。二、抗战歌谣与抗战诗歌的杂糅关系。从抗战歌谣与抗战诗歌在文集中被“混编”的情况入手,通过对歌谣与诗歌起源、概念、流变的比较分析,进而深入阐述了抗战歌谣文学形态的特殊性,即其大部分是“杂糅体”,与抗战诗歌具有“杂糅关系”,并提出了对待“杂糅关系”的策略。三、抗战歌谣的变异及原因。分析了抗战歌谣主题思想的变异、词句的变异、同一歌调不同歌词的变异、内容情节的变异及变异的原因。四、抗战歌谣的战斗性。从歌谣战斗性的传统入手,分析了抗战歌谣的战斗性是对歌谣战斗性的继承,并阐述了抗战歌谣战斗性的主要表现。五、抗战歌谣的巨大影响及原因。主要分析了抗战歌谣特殊的创作主体,运动式的传播方式及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