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游动物在海洋食物网结构中充当次级生产者,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并且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河北省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2017年和2018年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水平分布、生物多样性以及季节变化等,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其与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2017年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类群19种(属),其中桡足类最多,共9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47.4%;其次是浮游幼体类5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26.2%;再次是腔肠类2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10.5%;另有糠虾类1种、毛颚类1种、被囊类1种,均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5.3%。2018年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类群33种(属),其中桡足类最多,共16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43.3%;其次是浮游幼体类11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36.7%;再次是腔肠类4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13.3%;另有毛颚类1种、被囊动物1种,均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3.3%。(2)2017年调查期间,春季浮游动物总丰度为43463 ind./m3,夏季浮游动物总丰度为21317 ind./m3。春季和夏季浮游动物丰度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为离近岸较近的缓冲区高于核心区以及核心区周边的缓冲区。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春季生境质量等级为差,夏季生境质量等级为一般。2018年调查期间,春季浮游动物总丰度为19504 ind./m3;夏季浮游动物总丰度为7640 ind./m3。春季和夏季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为核心区周围的缓冲区高于核心区和离近岸较近的缓冲区。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生境质量等级均为一般。(3)对2017年和2018年浮游动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可分为2个组群:昌黎近岸缓冲区组群Ⅰ: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昌黎近岸核心区组群Ⅱ: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和腹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abdominalis)。(4)2017年和2018年浮游动物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各水质参数对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群落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盐度、pH、溶解氧、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且影响因子随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