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jun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不是一个新话题,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提出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的。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是现代化交通网络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的改善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要求的变化(原来追求区域经济的规模与速度,现在更多追求区域经济的质量与效率),使得对新时期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价值。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也是经济大省。河南省的发展既关乎全国重要的“米袋子”,又兼任着1亿人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的重担。因此,河南省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还具有全国意义。本文运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梯度理论、辐射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分工理论等,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河南省为研究空间,研究新时期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及时空格局,一方面拓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期望为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对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新时期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环境条件辨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归纳与述评的基础上,界定本文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内涵及评价指标,对河南省新世纪以来的协调状况进行定量测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提出政策建议,为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观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总结河南省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对目前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利用钱纳里标准初步判断河南省区域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按照钱纳里标准,无论是地市层面还是县级层面,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均已迈入工业化阶段。因此,目前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河南省整体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本文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省情。二是基于本文界定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内涵,从区域经济的空间协调、规模协调、速度协调、质量协调、效率协调五个方面分别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协调程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组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各指标在时间序列的变化路径各不相同。在区域表现上,相对于地市级层面,作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核心板块的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间经济联系提升态势最为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人均国民收入关联效应逐步上升,但仍有赖于其它多元因素共同促进和推动;经济增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高度的协同效应,且峰值与谷值衔接仅具有1年期的时间滞后效应;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不断下降的局面;而经济增长效率则表现为快速提升的趋势,为推进河南省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根本的动力来源和后续保障,有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顺利推进。三是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并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且整体上要高于全国水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河南省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态基本保持一致,呈现并行前进格局;四大区域板块中,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高,豫西豫西南次之,黄淮地区最后;省辖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整体上处于适中向上水平,并呈现多种不同格局于态势。多元时空演进均表明: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处于一种良性的发展和演进轨迹。论文最后从依托国家级战略平台、做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顶层规划、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区域经济地域空间再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上海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些与全国的初中数学教材出入很大,有些真命题它不能直接作为定理使用,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第一学期(适用本)举例证明例11的证明题,是证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的逆命题的。  已知:如图1,D是BC上的一点,且BD=CD,∠1=∠2。  求证:AB=AC。  错解一:学生错误地把三线合一的逆命题当作定理使用,直接写出AB=AC的结论。其实上海版的教材中
叶面积指数是陆地表面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结构参数和表征植被冠层结构最基本的参量,它控制着植被的许多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作用、碳循环和降水截获等等。因此,对叶面积指数反
本文对基于GIS的水土保持措施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遥感与GIS等空间技术,集成了全县与水土保持有关的数据资料,建立了安塞县资源环境综合数据库,为制
具有“大陆温度计”之美誉的冰川对气候变化有非常敏感的响应。在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气候旋回中,冰川作用区留下了丰富的古冰川遗迹(冰川侵蚀与堆积地形),这些遗迹是过去冰
学位
河流的水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反映地表风化、剥蚀作用的强弱。河流水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水体环境质量状况、区域环境化学特征、水体元素分布及迁移转化的
当前城乡过渡景观存在的景观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城市的景观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剖析城乡过渡景观生态问题,分析城乡过渡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