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海运贸易的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其所需的锚地水深及安全间距也随之增大。为此,港口当局对于锚地水域的划定不断向港外延伸,新建大型港口的锚地水深不断增加。船舶在深水锚地起锚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丢锚断链或损坏锚机等事故屡有发生。鉴于此现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海边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课题进行探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海船起锚所受的四种外载荷,包括锚从泥中起出时的破土力、锚链在水中的重量、恶劣海况下船舶运动引起的锚机动载荷、锚链与锚链筒的摩擦力,并讨论了船级社规范下锚机自身参数及工作性能,以此对船舶的起锚安全做初步探究。然后运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四种船用锚型(AC-14型锚、DA-1型锚、波尔锚和斯贝克锚)在细砂底和软泥底条件下进行起锚破土力试验,探究不同抓力时起锚所需破土力大小与相同抓力下起锚角度的改变对所需破土力的影响。利用SH-TEST软件绘制出起锚力变化规律的实时曲线,结合船级社现行规范对其进行分析。数据处理中引入锚机负载、锚链重量、起锚破土力三者与锚重之比得到的无因次数进行比较,最后介绍了一种可安全起锚极限水深的算法模型,该算法综合考虑了锚机额定起锚能力(包括其使用过程的年损耗率)、破土力、锚链重量以及锚.链与锚链筒之间的摩擦力等影响因素。深水锚泊船借助该项算法可以就当时气象、海况和自身船舶状态对能否实现安全起锚做出一定程度的预判。针对起锚力不足的情况,本文给出了两种应急状况下运用制链器或刹车带协助起锚的方法,并评估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当船舶起锚力不足时参考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深水起锚的安全性。文章最后进一步讨论了恶劣海况、船龄较大及锚机养护不善等导致锚机过载损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本文对船舶深水起锚的安全作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