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军“慰安妇”是指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期间(1931~1945年),由日本军部策划、管理、操控下,在某一时期内被限制自由、被迫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的女性。被征召为“慰安妇”的女性来自于日本本土以及日本的殖民地、占领地,其中,中国妇女是日军“慰安妇”最主要来源。战争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慰安妇”问题被历史埋葬,未被世人所知,成为了历史遗留问题与人权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在韩国女性运动努力下,“慰安妇”问题浮出水面。加之韩国受害女性金学顺等对日本政府提出控诉,日本学者、市民也随之响应,对有关的历史资料以及原日军士兵的加害证言进行了收集整理。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府于1992年1月承认了“日本军方的参与”。此后,亚洲各国的受害女性纷纷行动起来,日本国内外要求解决问题、查明真相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于是,在1993年8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在第二次政府调查的基础上表明了“道歉与反省”的“河野谈话”。在国际社会上,“慰安妇”被定性为性奴隶,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日本政府不仅没有对受害者个人进行国家赔偿,“河野谈话”发表后至今,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对于“慰安妇”的相关事实及强制性一次次地进行否定性的发言。“没有强制征召”,“应该撤回河野谈话”,“慰安妇是商业行为”,“慰安妇的证言完全是捏造的”,“慰安妇是人口贩卖”等罔顾事实的发言和行为却在不断上演。这些否认日军和日本政府责任的态度,不仅是一种歪曲事实的行为,更是对受害女性名誉和尊严的践踏。对此,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出了《库玛拉斯瓦米报告书》、《麦克杜格尔报告书》等“慰安妇”问题报告书;2007年美国国会、荷兰议会、欧盟议会等众多立法机构都纷纷出台了要求日本政府对受害者给与道歉、补偿的公告和决议,使“慰安妇”问题成为世界的焦点。析论战后日本政府对“慰安妇”问题的态度,努力寻找解决日军“慰安妇”问题的途径,是研究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