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不连续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处理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_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工程中,建筑功能的复杂化往往导致平面不规则结构的产生,针对各类平面不规则结构,目前的规范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针对楼板局部不连续这一平面不规则结构,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在洞口周边设置拉梁或拉板,以保证有效楼板宽度;二是将洞口周边的剪力墙封闭围合,以改善局部整体性和水平力的传递能力。两种处理方式各有利弊,也多有争议。因此,有必要就它们对结构抗震性能和结构局部内力的影响及改善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以一个框-剪结构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利用ETABS和SAP2000两种程序分别建立五种模型:楼面无洞口模型、楼面有洞口模型、层层设置拉梁和拉板模型、隔层设置拉梁和拉板模型、电梯井道合围剪力墙模型。对每种模型进行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楼板局部不连续对结构抗震性能及结构局部内力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处理方式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竖向结构构件布置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楼板局部不连续对结构的周期、振型、层剪力、层间位移角等整体抗震性能指标影响不大,但会使洞口附近的框架柱、框架梁的内力以及连接楼板处的应力增大,结构在楼板缺失方向罕遇地震下的整体抗侧刚度有所降低;对于楼板局部不连续的高层建筑结构,弹性楼板假定和刚性楼板假定下的结构高阶振型的周期及质量参与系数的差异、洞口附近框架柱的内力差异、连接楼板处的应力值差异均明显大于平面规则的结构;两种处理措施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弹性阶段洞口附近框架内力、连接楼板处应力以及弹塑性阶段罕遇地震下的整体抗侧刚度),但电梯井道合围剪力墙的改善效果要好于洞口周边设置拉梁或拉板的处理方式。
其他文献
长期服役于硫酸盐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物往往呈现较为严重的开裂与剥落等侵蚀病害特征。针对遭受硫酸盐侵蚀的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有效修补处理,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研究领域。本
本文阐述了当前结构损伤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基本理论及算法,并阐明了本文研究的课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将小波分
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边坡工程的关键,正确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确保生产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
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新的地基处理形式,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就是其中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既具有传统复合地基减少沉降和满足
近断层地震动因其具有短持时、大幅值和长周期速度脉冲等特点,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更加显著。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作为一种新型的隔震支座,添加了大量高阻尼材料,可以耗散更
地震灾害具有危害大且难以预测的特点。建筑抗震技术应用广泛、形式多样,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并且还在不断发展完善;粘滞阻尼器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减震装置,
随着移动通讯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通讯铁塔,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地区,为了获得更大的信号覆盖面积,在高层建筑屋顶设置高耸塔楼的工程应用也越来越多。在地震作用下
含软弱夹层是场地土层分布的常见现象,现行抗震规范有关场地分类的相应规定中却并未考虑软弱夹层这一特殊土层单元的影响,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抗震设计时合理考虑软弱夹层的隔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呈现出南涝北旱的特点,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启动了具有重大战略性的南水北调工程。工程中修建40余座引水跨越山谷和江河的渡槽,将成为
近年来,损伤识别已成为土木工程学科中一个重要领域,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能有效防止结构失效的发生。框架结构因其适用范围广、形式简单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