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高阻尼橡胶隔震结构的响应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断层地震动因其具有短持时、大幅值和长周期速度脉冲等特点,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更加显著。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作为一种新型的隔震支座,添加了大量高阻尼材料,可以耗散更多的地震能量,在隔震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试验研究发现,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对加载频率较为敏感,具有很强的速度相关性。因此,本文研究高阻尼橡胶隔震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有着较大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文章首先探讨了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介绍了双折线力学模型,通过支座的水平剪切试验,计算出双折线模型的力学参数。建立了基于改进超弹性Zener模型的高阻尼支座本构模型,通过高阻尼材料胶片循环压剪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水平加载下的水平力学性能。并用模型理论公式拟合试验曲线,确定模型中的有关参数,为高阻尼橡胶隔震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提供计算依据。然后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用SAP2000软件模拟双折线力学模型,建立高阻尼橡胶隔震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近断层与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基底剪力、楼层位移、楼层加速度等结构响应。结果表明,高阻尼橡胶隔震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比远场地震作用要大。最后用ANSYS重启动的功能来模拟高阻尼改进Zener模型。通过动力时程分析,从层间剪力,楼层位移,支座的水平滞回曲线等方面,对比采用改进Zener模型和双折线力学模型结构响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基于速度相关性的高阻尼改进Zener模型隔震支座,在近断层地震下表现出更好的隔震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物对结构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形式是大势所趋。钢-混组合结构能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的优点,大量的工程实例和分析证明其
依托哈大客运专线新营口车站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与水泥搅拌桩(MIP)组合型桩处理的深厚软土地基这一工程实例,通过实测沉降、侧向位移等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了刚柔性长短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向地下发展是解决城市日趋拥挤,城市道路日渐拥堵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伴随建筑物兴建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多。复杂环境
目前,工厂堆料场中的混凝土支撑框架,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仅仅考虑了散料堆对框架梁的竖向荷载,这样的设计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框架处在散料堆中,框架柱和框架梁均会受到来自
上部结构与基础、地基的共同作用问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以往的常规设计中,将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看成是相互独立的结构进行计算,不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之间的共同作用
供水系统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之一,是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生产、消防,促进城市建设进程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但是,目前频繁的水源污染、爆管、漏损、设施闲置、能耗过高
长期服役于硫酸盐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物往往呈现较为严重的开裂与剥落等侵蚀病害特征。针对遭受硫酸盐侵蚀的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有效修补处理,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研究领域。本
本文阐述了当前结构损伤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基本理论及算法,并阐明了本文研究的课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将小波分
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边坡工程的关键,正确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确保生产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
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新的地基处理形式,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就是其中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既具有传统复合地基减少沉降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