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主义的结构、特点与前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19994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区主义(regionalism,区域主义)的全球发展,是20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现在,世界上大概有140多个各种类型的区域贸易协定。基本上每个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都是至少一个地区协定的组成成员。地区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在当前国际社会中存在着欧洲、北美、东亚三大地区主义中心,地区主义及其发展趋势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关于东亚地区主义的研究,已经日益成为国内、国际学术界的兴奋点之一。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东亚一直徘徊于这种全球趋势之外。1990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东亚共同体的构想,燃起了东亚地区合作的星火。在过去十多年,东亚的地区主义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就像在世界其他的地区一样。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区域、次区域、双边层次的合作非常活跃,作为一个地区的东亚日益被广泛认可。由此可以看出,地区主义对东亚再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讨论正在进展中的东亚地区主义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现在想知道东亚地区合作的制度建设会怎样以及如何构建东亚地区大厦为时尚早,但是,勿庸置疑的事实是,地区主义存在于东亚。无论组织化的“东盟10+3”(ASEAN PLUS THREE,APT)还是东亚峰会,美国、澳大利亚等非东亚国家参加与否,东亚地区国家间的互动、合作仍将继续,而且看起来将会日益得到发展。 本文论述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从地区、地区主义的发展现状入手,在介绍国际关系理论界对地区和地区主义的不同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东亚新地区主义与欧洲、美洲地区合作横向比较所具有的特征;重点论述了东亚地区主义进展中遇到的障碍、困难以及发展的前景。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探讨了构建中国东亚地区主义战略选择。 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立足东亚地区合作发展的现实,梳理东亚地区合作的框架结构,概括性的比较提炼出东亚新地区主义的特征,建设性的提出中国的东亚战略。 第一章界定地区、地区主义(涵盖有地区主义的实践发展、东亚新地区主义特点);第二章阐述东亚地区主义的结构;第三章则是在第一、二章发展现状、结构互动分析的基础上,对东亚地区主义的未来前景做了一种理论分析和推测;最后的落脚点在于探讨中国近期关于东亚地区的地区战略。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提高学生提问水平的策略,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查阅,综述了对问题的各种不同的分类形式,并对这些分类进行了相应的水平划分。据此对我校初三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中网络组织形式的普遍兴起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推动着企业网络理论的快速发展。企业网络理论认为,网络组织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对于交易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引起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重视与探讨,课程资源的有效发掘与利用作为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越来越成为
草原不仅为当地牧民提供必需的生产资料,而且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目前,由于草原牧区人口与牲畜的增多,导致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许多地区的草原已进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政府采取经济行为支持科技进步进而维护国家利益,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选择。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科学技术和政府之间并不是天然结合在一起,而是
阐述了辣椒疫病的发生特点、疫霉菌的分类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所致病害的控制技术。
我国经济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阶段,近两年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面对现状,我国政府希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使供给体系更好的
听力是语言用来交流的一个前提。它是一项最先被训练的重要技能。听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交流的纽带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不间断性,运动性和受控性。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已经将学习其核心素养放在了首位,教导学生了解其实质内涵。教书育人,而语文作为我国的传统学科,在弘扬我国国学的同时,对引导学生如何成为具有素养的人才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其中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是现代城市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市政公用项目整体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做好相应的市政公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