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相抵制度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y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失相抵制度是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在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也具有过失时,减轻或免除加害人赔偿责任的制度。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6条和27条对过失相抵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第一章从过失相抵的概念出发,探讨了过失相抵的性质,着重讨论了学者对过失相抵的性质中具有争议的问题,认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都可以适用过失相抵、过失相抵的结果包括责任的免除。第二章探讨了过失相抵的法理基础,从受害人分担损害理论与加害人责任减轻理论两个方面探讨过失相抵的理论依据。第三章讨论了过失相抵的构成要件,首先对构成侵权上的过失与过失相抵中的过失加以区分比较,过失相抵的过失是对自己的过失,并肯定了互殴案件也应当适用过失相抵制度,这也得到了我国司法实践的认可;对于过失相抵是否需要受害人具有责任能力,学者见解不一,本文归纳了学者的观点,分析并肯定了事理辨识能力说,即不具备事理辨识能力的未成年受害人即使具有过错,加害人也不得主张过失相抵。第四章讨论了过失相抵的适用范围及方法。台湾地区“民法”之所以对未成年人是否应当承担父母的与有过失产生争议,是因为“民法”第217条第3项对于“使用人”与“代理人”准用的规定界限模糊,并未区分法定代理与意定代理,应当将代理人区分为法定代理人与意定代理人,然后将意定代理人纳入“使用人”之中;并且,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需要,不应当让孩子承担父母的与有过失,而应当将父母作为内部加害人,与外部加害人一起对未成年受害人的损害承担连带侵权责任,内部分摊不能的风险由加害人承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接下来以我国相关案例出发,否定了现阶段我国法院让未成年人承担父母的与有过失的立场;在讨论受害人具有特殊体质时是否可以准用过失相抵制度时,介绍了日本学说界的相关理论,认为法院在受害人具有特殊体质而使损害发生或扩大时,应当视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受害人特殊体质的性质而定,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讨论过失相抵的方法时,认为应当根据归责原则的不同确定过错与原因力何者为主导因素,并通过过失相抵在交通事故中的具体应用介绍了我国现阶段过失相抵的适用方法。
其他文献
法律总是具有滞后性,对于新出现的需要法律来调整的事物和情况,现有的法律规则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网络攻击就是一个伴随着网络科技发展出现的新事物。比起传统的攻击和作战方
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模式和公共服务提供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领域。究其原因,是PPP模式通过政府部门和私营
独立董事制度最先运用于美国的公司治理,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功,引起了其他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效仿。我国于2001年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强制性的规定正式
板书和讲述一样是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好的板书,如同穿上漂亮的服饰,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感。更重要的是它能表达出教师讲授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
损益相抵规则作为损害赔偿领域的一项重要规则,在各国的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损益相抵规则在我国司法实务中虽已被广泛运用,但并没有相关的明
当今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社会矛盾与利益诉求相互交织,社会管理难度增加、问题突出,由此而引发的妨害公务行为也逐渐增多。近年来妨害公务案件数量呈现出不断上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施行,2013年1月1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社区矫正制度自此进入了实体法和程序法,有了基本法依据。社区矫正制度的研究重点已经不是此项
目的观察乙胺碘呋酮对恶性肿瘤并发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36例经心电图确诊为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恶性肿瘤患者,以乙胺碘呋酮150 mg+5%葡萄糖20 mL,监护下缓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各种类型的损害赔偿的案件层出不穷。法律对于损害赔偿制度的规范,对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保障公民权利被侵害后受到有效救济具有重要意义
意思表示制度作为法律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虽然意思表示解释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理论,但对于理解整个意思表示,乃至于整个民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