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荷载作用下阶梯形变截面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eblogic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阶梯形变截面桩—网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技术,一方面具有桩—网复合地基施工快、稳定性好、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阶梯形变截面桩承载能力高、沉降小、工程造价低等优点。为了更好地揭示该新技术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本文依托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通过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式,对路堤荷载作用下阶梯形变截面桩—网复合地基与圆柱形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对比分析与讨论,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室内模型试验从荷载沉降、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路堤荷载作用下阶梯形变截面桩—网复合地基与圆柱形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阶梯形变截面桩作为竖向增强体可充分利用桩体自身承载能力与浅层地基强度以降低复合地基沉降,从而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改善路堤荷载作用下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2.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阶梯形变截面PC管桩—网复合地基与圆柱形PC管桩—网复合地基足尺数值模拟模型,进行了两者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荷载沉降关系、桩身轴力分布及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的对比分析。对桩间距、垫层模量、垫层厚度等参数对阶梯形变截面PC管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路堤荷载下阶梯形变截面PC管桩—网复合地基桩身沉降、桩身轴力及桩土荷载分担比等均优于同条件下圆柱形PC管桩—网复合地基;桩体荷载分担比及沉降随桩间距增大呈非线性降低;适度提高垫层模量或加大垫层厚度,有利于降低阶梯形变截面PC管桩—网复合地基桩与桩间土沉降以及土体荷载分担比。
其他文献
本文以广西南宁武鸣的红粘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均质土坝模型,模拟红粘土分层填筑土坝的过程,主要研究填筑过程中土体的孔压增长、土体的沉降和水平变形、填筑坝体的稳定性等,同
随着复合地基理论的不断进步,CFG桩等刚性桩复合地基得到了越来越广的应用,而褥垫层技术是刚性桩复合地基的一个核心技术,由于具有保证桩土共同作用、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减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所遇到的各类软土地基问题日渐突出,各种地基处理技术不断涌现,其中,以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较为突出。基于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加筋垫
三角形立体管桁架结构具有造型美观、制造安装方便、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经济效果好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类似于平面钢桁架,属于单向受力构件,又是格构式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地形复杂多变,加之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频繁,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斜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山区城市快速干道建设维护中,部分干线由于边坡和河谷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在大雨、地震和其他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将面临山区道路突发工程灾害的问题。08年的“5.12”地震及其之后的余震造成了大量的山体滑坡、泥石流、落石及其它地质灾害,对地震区的交通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交通流量不断增加,运输车辆日益大型化、重载化,交通运输需求与在役桥梁通行能力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由于频繁承受超限、超载车辆的作用,加上结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桩身质量稳定、造价低廉、施工速度快、桩身强度高、生产供应有保障等优点,逐渐被用于基坑支护工程,并在部分地区的基坑支护工程中取得成功。相对于灌注
楼梯作为结构的重要逃生通道,应该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然而,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查发现,许多楼梯先于主体结构发生了破坏。本文基于抗震性能评价及抗震性能设计理论,针对怎样提高
软土地基上的桥台水平位移是引起拱桥出现裂缝等病害的重要因为,常常影响有推力拱桥在软土地区的选用。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台后预顶技术,通过在施工阶段采用千斤顶对两端桥台
本文采用室内大比例模型试验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分析等手段,对阶梯型变截面桩和等截面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进行对比研究,对影响阶梯型变截面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因素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