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6对LPS诱导的自噬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hyy3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革兰阴性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其细胞壁结构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时游离出来发挥毒性作用。CD36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可介导细胞识别LPS等多种抗原,由于其特殊的跨膜结构,还具有介导信号通路和调节细胞功能等作用;CD36的泛素化能快速调节其在细胞膜上的含量并影响其自身功能,因此藉用CD36泛素化位点的突变可考察泛素化对其功能的影响。巨噬细胞(macrophage)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也是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LPS能有效地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亦可诱导细胞自噬等反应参与抗感染免疫。CD36作为一种重要的PRR,在巨噬细胞中亦有丰富的表达,而对其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自噬和炎症因子分泌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甚少;CD36泛素化对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和细胞功能有何影响尚待研究。野生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无CD36的天然表达,同时该细胞还具有高扩增和表达特点,因此本课题第一部分以LPS与稳定转染空质粒、野生型cd36基因和泛素化位点突变cd36基因的CHO细胞(CHO/Vector、CHO/CD36 WT和CHO/CD36 K/A)共作用,探讨CD36及其泛素化对LPS诱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和自噬的影响。第二部分首先利用si RNA和ERK抑制剂干预手段处理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建立LPS与不同条件预处理的巨噬细胞RAW264.7共作用为细胞模型,研究巨噬细胞中CD36对LPS诱导的自噬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分子机制,为阐明CD36对LPS诱导的自噬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一、CD36及其泛素化对MAPK信号通路及自噬的影响1.LPS与CHO细胞共作用适宜浓度和时间的确定本实验分别以0、5、10、20、50、100、200、500、1000 ng/ml LPS与CHO/CD36WT细胞共作用相同时间后收集细胞;进而将100 ng/ml LPS与CHO/CD36 WT细胞分别共作用0、10、30、60、120、240 min后收集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上述所收集细胞中ERK磷酸化水平,以确定LPS与CHO细胞共作用适宜的浓度和时间。2.CD36及其泛素化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中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MAPK家族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p38是研究最广泛和最重要的蛋白激酶,其磷酸化水平高低决定了其活性程度。实验分别设置LPS与CHO/Vector、CHO/CD36 WT和CHO/CD36 K/A细胞共作用的组份及相应的未加LPS作用的阴性对照组,共6组。根据上述实验确定的LPS工作条件,以100 ng/ml LPS作用细胞2 h后,WB检测ERK、JNK和p38磷酸化水平,即ERK、JNK和p38的活性。3.CD36及其泛素化对LPS诱导自噬的影响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s C,PKC)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具有保守性,且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与其亚基上的C1位点结合直接影响其功能发挥;GFP-PKC-C1质粒表达的蛋白以弥散形式存在细胞中,与DAG结合后会以点状聚集物的形式存在,因此结合了DAG的GFP-PKC-C1表达蛋白形成的绿色点状聚集物可显示细胞中DAG的情况。将带有红色荧光的RFP-LC3质粒和带有绿色荧光的GFP-PKC-C1质粒共同导入CHO/Vector、CHO/CD36 WT和CHO/CD36 K/A细胞中,并设置LPS作用组和LPS未作用的阴性对照组,LPS与细胞共作用2 h后,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o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各组细胞中自噬体和DAG的共定位情况。二、巨噬细胞CD36对LPS诱导的自噬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1.LPS与RAW264.7细胞共作用浓度和时间的确定以含有0、5、10、20、50、100、500、1000 ng/ml LPS的培养液作用RAW264.7细胞相同时间后收集细胞;再分别收集100 ng/ml LPS与RAW264.7细胞共作用0、0.5、1、2、4、8、16、24 h的细胞,WB检测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Ⅱ,MAP1-LC3-Ⅱ)的表达,以确定LPS与RAW264.7细胞共作用时适宜的浓度和时间。2.LPS对RAW264.7细胞中MAPK活性及自噬蛋白LC3-Ⅱ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分别设置LPS与RAW264.7细胞共作用组和LPS未作用的阴性对照组。用上述方法确定的LPS工作条件,将100 ng/ml LPS与细胞共作用16 h后收集细胞,WB检测ERK、JNK和p38磷酸化水平,自噬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3.巨噬细胞CD36对LPS诱导的ERK活性、自噬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利用si RNA干扰巨噬细胞中CD36的表达,再用LPS作用正常细胞和si RNA干扰的细胞,同时设置未被LPS作用的正常细胞和si RNA干扰的细胞组份,共4组。LPS作用16 h后收获细胞:①WB检测ERK磷酸化水平、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②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自噬体即LC3点状聚集物的含量变化。同时,收集LPS作用16 h后的培养基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中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4.ERK抑制剂对LPS诱导的自噬及炎症因子的影响首先用0、5、10、20、50、100 n M ERK抑制剂(PD 0325901)作用细胞24 h后,WB检测ERK磷酸化水平,并用噻唑蓝还原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测定细胞存活率,以确定ERK抑制剂的工作浓度。为进一步探讨ERK活性对自噬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建立ERK抑制剂干预细胞模型,即阴性对照组、ERK抑制剂干预组、LPS作用组和LPS作用ERK抑制剂干预组,LPS作用16 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基上清液,检测指标和方法同3。结果:一、CD36及其泛素化对MAPK信号通路及自噬的影响1.LPS与CHO细胞共作用适宜浓度和时间的确定:WB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LPS作用CHO/CD36 WT细胞后,100 ng/ml LPS作用下的ERK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与其他时间点相比,100 ng/ml LPS作用细胞2 h后ERK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综上所述,将100 ng/ml LPS作用CHO细胞2 h作为后续实验条件。2.CD36及其泛素化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上述实验条件,LPS分别作用CHO/Vector、CHO/CD36 WT和CHO/CD36 K/A三株细胞。WB结果显示,LPS作用CHO/CD36 WT细胞后,p ERK/t ERK值和p JNK/t JNK值显著升高,即ERK和JNK活性显著增高,p38的活性无明显变化;而LPS与CHO/Vector细胞和CHO/CD36 K/A细胞共作用后,ERK、JNK和p38活性均无明显变化。3.CD36及其泛素化对LPS诱导的自噬的影响:RFP-LC3和GFP-PKC-C1质粒共同转染至CHO/Vector、CHO/CD36 WT和CHO/CD36 K/A细胞后,CLSM结果显示,LPS分别与CHO/CD36 WT细胞和CHO/CD36 K/A细胞共作用后,细胞中红色点状聚集物和黄色点状聚集物数量明显高于未加LPS作用的阴性对照组;也显著高于LPS作用的CHO/Vector细胞;而LPS作用的CHO/CD36 WT细胞与LPS作用的CHO/CD36 K/A细胞相比,细胞中的红色和黄色点状聚集物数量未见显著差异。二、巨噬细胞CD36对LPS诱导的自噬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1.LPS与RAW264.7细胞共作用浓度和时间的确定:WB结果显示,100 ng/ml LPS作用细胞后,LC3-Ⅱ表达水平升高并已达到峰值。以100 ng/ml LPS作用细胞不同时间,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中LC3-Ⅱ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16 h时LC3-Ⅱ表达水平达到峰值。结合参考文献和实验结果,将100 ng/ml LPS作用RAW264.7细胞16 h作为后续实验条件。2.LPS对RAW264.7细胞中MAPK活性及LC3-Ⅱ和Beclin-1表达的影响:以上述实验条件,将100 ng/ml LPS作用RAW264.7细胞16 h,收集细胞。WB结果显示,与LPS未作用的阴性对照组相比,p ERK/t ERK值和p JNK/t JNK值在LPS作用后升高,即ERK和JNK活性增高;而p38的活性无明显变化;LC3-Ⅱ/Tubulin值和Beclin-1/Tubulin值显著升高。3.巨噬细胞CD36对LPS诱导的ERK活性、自噬及炎症因子的影响:WB检测CD36、ERK磷酸化水平及自噬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发现,CD36表达水平高的正常巨噬细胞在LPS作用后,ERK活性显著升高,LC3-Ⅱ/Tubulin值及Beclin-1/Tubulin值升高;LPS作用CD36 si RNA预处理的细胞,CD36表达显著下降,ERK活性降低,LC3-Ⅱ/Tubulin值及Beclin-1/Tubulin值却进一步升高。CLSM结果显示,LPS作用的巨噬细胞中绿色点状聚集物数量高于阴性对照组;当下调CD36表达时,LPS诱导细胞中绿色点状聚集物数量仍进一步升高。ELISA结果显示,LPS作用下细胞分泌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而IL-10分泌水平无显著差异;CD36表达下降导致细胞TNF-α和IL-6分泌水平下降,而IL-10分泌水平明显升高。4.ERK抑制剂对LPS诱导的自噬及炎症因子的影响:MTT结果显示,在不高于20 n M浓度的ERK抑制剂作用下,细胞存活率均超过50%。WB结果发现,在20 n M和50 n M ERK抑制剂作用下,细胞中ERK活性最小,抑制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将20 n M作为ERK抑制剂的工作浓度干预细胞。WB结果显示,LPS作用下细胞中ERK活性明显升高,LC3-Ⅱ/GAPDH值及Beclin-1/GAPDH值升高;进而用20 n M ERK抑制剂干预细胞发现,ERK活性明显下降,而LPS作用后LC3-Ⅱ/GAPDH值进一步升高。CLSM结果显示,LPS作用下细胞中的绿色点状聚集物数量高于阴性对照组;ERK抑制剂干预细胞ERK活性后,LPS诱导细胞中绿色点状聚集物数量进一步升高。ELISA检测结果显示,ERK抑制剂的干预能使LPS诱导的TNF-α分泌水平显著下降,IL-6的分泌水平下降,而IL-10分泌水平升高。结论:1.LPS与CHO细胞共作用后发现,CD36介导细胞中ERK和JNK的活化,且在介导LPS诱导的自噬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CD36泛素化位点突变后,LPS所致的ERK和JNK的活化与阴性对照相比未见明显差异;CLSM结果显示,泛素化位点的突变未见对CD36介导DAG相关自噬体形成的明显变化,但对CD36泛素化是否影响自噬的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在巨噬细胞中,ERK信号通路参与了LPS诱导的自噬和炎症因子释放过程。CD36通过ERK信号通路负向调节LPS诱导的自噬和抑炎因子的释放,正向调节促炎因子的释放。
其他文献
亲属称谓语不仅反映复杂的社会人交际关系,而且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中马亲属称谓属于不同的称谓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大的差异。中马两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亲
爱情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和柬埔寨两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自的文化、经济、宗教等因素拥有各自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或者美好,或者悲惨。本文通过对两国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是提高小学生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小学语文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双言社会中。近些年来随着普通话推广力度的加深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人数的增多,信阳话已经和普通话并存成为信阳人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009年,大IP剧《仙剑奇侠传三》的播出给电视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引起了IP剧改编的热潮。如今IP剧的发展已经走过十年,这十年有IP剧因为内容新鲜、制作精良等原因产生了很
本文所选取的《元刊全相平话五种》(以下简称《平话五种》)是元朝至治年间建安虞氏所刊印的讲史话本集,包括《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等五种。这五种是现存最早的讲史话本。《平
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很多提问缺乏一条完整的思路。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课堂追问以深入教学内容为方向,结合教学实例,具体从课堂追问时机与追问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尊重多
为了实现对微弱磁场高精度的测量。本课题选用磁通门传感器对微弱磁场进行测量,磁通门传感器是一种利用软磁材料工作在非线性区时对外部微弱磁场进行矢量调制的传感器,其物理结
<正>在2014北京国际车展这场热闹的大戏中,专用车的表现可圈可点,而且体现出不同以往的一些新特点。以自卸车为例,所有展台一共展出了9款自卸车型,其中使用U型斗上装的城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