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视阈下战后菲律宾华侨华人认同的变迁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移民,华侨华人不仅是地理上的迁徙者,更是文化上的迁徙者,置身于异域空间和异质文化中,文化的冲突和身份的失落常令他们困惑不已。可以说,认同,是困扰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问题;认同研究,是海外华侨华人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以往的研究多从政治或文化的视角展开,研究方法及资料多借助纯理论框架的建构并佐以社会学调查资料的剖析。本文则尝试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观察,运用菲律宾华文文学中有关“认同”的书写,从不同时期菲华文学对自我、乡愁(故乡家国)、他者(住在国国民)的不同表达的解析中,梳理出战后菲律宾华侨华人认同变迁的脉络。全文分三个时期展开论述:一、从1946年菲律宾共和国独立到1975年中菲建交:战后初期,赴菲华侨移民未久,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并抱有强烈的落叶归根的心理。独立后的菲律宾在政治上亲美亲台,断绝了与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导致在菲华侨形成了“海外孤儿”的心理;经济上推行民族主义的“菲化”政策,对华侨经济的排斥和打击使华侨生存面临困境,强化了其作为流寓者的苦难感和漂泊无依,也使得华侨认同进一步系于祖国而与菲律宾疏离。表现在菲华文学作品中,这一时期有关华侨的“自我的表述”往往是无所依傍的“出外人”、菲化下挣扎求生的底层人;对乡愁的书写则因为在异域的受伤与失落而蒙上了温暖的色调甚至染上了理想化色彩,体现了游子思念故乡并渴望回归的心理;“他者”则多为一些行为或道德有所缺失的负面形象,这种对立式的描写体现了华侨与住在国社会及国民的距离感及抗拒心理。总之,这一时期菲华的典型形象即为“浮萍”,无根的苦难强化了其回归的心理,其政治及文化认同都指向中国。二、从1975年中菲建交到2000年:1975年中菲建交以后,华侨大量成批归化入籍,“华侨社会”转变为“华人社会”。从“华侨”到“华人”,政治认同实现了转变,文化认同则进入了一个痛苦的调整期。表现在菲华文学作品中,这一时期有关华侨的“自我的表述”不乏被撕扯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夹缝人”;对乡愁的书写则随着国籍身份的转变,从真情实景的故乡怀旧转变为概念化书写、家国同构的文化乡愁;而对“他者”的描写也不再是一概脸谱式的负面人物,而出现了一些正面形象,甚至也有作者以同化式的描写,塑造了一些具有“华人化”特点的菲律宾人物。总之,这一时期菲华的典型形象即为纠结于两种法律身份、两种文化背景之间,寻根的“夹缝人”,政治认同转向了菲律宾,文化认同仍指向中国。三、2000以来的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融合观念在菲华社会广泛传播,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华裔新生代的成长,融合已成为华社共识。接近主流族群并与其文化进行对话,菲华的文化认同也日益倾向菲律宾。表现在菲华文学作品中,这一时期有关华侨的“自我的表述”更多的是“我是菲律宾人”扎根于斯的坦然;对乡愁的书写已不再局限于祖籍国中国,作为第二故乡,菲律宾成为了华人的第二种“乡愁”;而对“他者”形象的描绘则更加真实生动,嵌入了华人融入式的诉求,菲律宾人成为了“家人”和朋友。总之,这一时期菲华的典型形象即为落地生根且生生不息的“蒲公英”,政治认同转向了菲律宾,文化认同也开始转向吸纳了中华文化元素的主流文化。总的来说,通过考察菲华文学作品中对于自我、乡愁和“他者”的书写,我们可以大致清晰地梳理出战后菲律宾华侨华人认同变迁的脉络:战后初期的华侨,仿佛漂泊无依的浮萍,渴望“落叶归根”于中国;中菲建交后从“华侨”过渡为“华人”的“夹缝人”,挣扎于两种文化之间,认同迷茫;21世纪以后,在族群融合的大背景下,华人就像“落地生根”的蒲公英,认同转向菲律宾。
其他文献
<正>一、语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照样"不管你教
目的观察甲真菌病人群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而探讨甲真菌感染与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对60例甲真菌病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甲真菌病患者的外周血C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在保障我国的经济建设、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欲望号街车》和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女主人公布兰奇和艾米丽都以悲剧性收场。两者都是没落贵族,均身处变革时代却保
目的观察固肾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中药汤剂固肾生发汤,对照组35例,口服胱氨酸片及维生素B6片,观察比较两组用药3个
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则与结构 ,更要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善于根据语境使用语言。语境教学能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语篇 ,并培养他们运用恰当的语言在适当的环境
<正> 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人,人既然不是"孤立的" "寓言式的抽象品",文学创作的主体性也就不会是纯粹的思辨哲学的一个抽象的命题,而是与人置身其中的实践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本文详细综述了OCLTT理论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热休克蛋白70、90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热休克蛋白70和90基因克
<正>羊肉的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黑山羊肉更是供不应求,巍山县广大山区具备了发展养羊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养羊业是发展农村
《我的梦,我的青春》是现代作家郁达夫创作的8篇自传之一。文章记述了郁达夫七八岁以前的一段童年往事,是小英雄阿千引领他认识世界、拥有梦想,对他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