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口吸虫(Diplostomum)是一种鱼类寄生虫,虫体体型较小形态多样,生活史复杂,不同时期幼虫需更换宿主。复口吸虫为额尔齐斯河区系优势虫种,长期寄生导致鱼类眼睛晶状体浑浊,破坏眼睛组织结构。复口吸虫入侵鱼体后在移行过程中可产生机械性损伤并引起继发感染,从而导致细菌性疾病的爆发,复口吸虫病严重爆发时也可直接导致鱼类死亡。本研究以额尔齐斯河复口吸虫寄生宿主淡水螺、鲈科鱼类为调查对象,通过流行病学、形态学、物种分类学及生物学统计方法,对复口吸虫属进行鉴定、系统发育研究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厘清新疆额尔齐斯河复口吸虫种群相关科学问题,为鱼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通过对额尔齐斯河6个采样地点486尾鲈科鱼类剖检统计,河鲈、梭鲈、粘鲈复口吸虫的总感染率为51.38%、71.33%、35.42%。参照《新疆鱼类志》根据鱼类年龄分4个体长组统计分析,河鲈、梭鲈、粘鲈复口吸虫在不同体长组的晶状体和房室液感染数量存在差异,据分布格局类型判断复口吸虫种群呈聚集分布。复口吸虫对L_晶、L_房、R_房、R_晶有明显的选择性,在鲈鱼宿主中物种丰富度高,种群数量复杂。(2)根据吸虫纲形态学分类研究方法,选取囊蚴的形态学特征结构测量参数16个:体长度(BL),体宽度(BW),口吸盘长度(OSL),口吸盘宽度(OSW),腹吸盘长度(VSL),腹吸盘宽度(VSW),黏附器长度(BOL),黏附器宽度(BOW),BW/BL,BW×BL,OSW/OSL,OSW×OSL,VSW/VSL,VSW×VSL,BOW/BOL,BOW×BOL。研究记述4种囊蚴:匙形复口吸虫(Diplostpmum spathaceum)、伪匙形复口吸虫(Diplostomum pseudospathaceum)、瘤宫吸虫未定种(Tylodelphys Spp.)、棒状瘤宫吸虫(Tylodelphys clavata),运用统计学分析证明4种囊蚴形态学特征结构具有显著差异性。(3)通过线粒体COI基因阐明鲈科鱼类复口吸虫物种鉴定分类研究。本文测定2种复口吸虫虫种序列,经GenBank比对N1、N2分别为匙形复口吸虫、棒状瘤宫吸虫,同源性为99.4%(17/621)、97.3%(604/621),N1与伊拉克的KR271465.1和KR271440.1聚为一支,支持率99,N2与KR 271475.1聚为一支,支持率99。(4)运用形态学和基因标记技术鉴定2种复口吸虫尾蚴。形态学测量参数11个:体长度(BL),体宽度(BW),体前部长度(AOL),体前部宽度(AOW),尾长(TSL),尾宽(TSW),口吸盘长度(OSL),口吸盘宽度(OSW),腹吸盘长度(VSL),腹吸盘宽度(VSW),结合线粒体COI基因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2虫种为默氏复口吸虫和棒状瘤宫吸虫。序列经GenBank比对、遗传距离计算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一致。通过RSCU和组成偏差分析,得出复口吸虫同义密码子使用率不同,具有偏好性。默氏复口吸虫为单一宿主寄生虫,棒状瘤宫吸虫则为多宿主寄生虫,推测此现象与额尔齐斯河地域特点、宿主觅食差异性和宿主的免疫特性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