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区大型浅水湖泊碳埋藏研究——以呼伦湖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y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循环不仅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综合表现,同时还直接和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从而对全球气候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湖泊面积较小,先前研究往往忽视了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湖泊既是重要的CO2排放源,也是重要的碳汇,在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湖泊碳埋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揭示湖泊的碳源/汇功能不仅可为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湖泊碳源/汇潜力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同时还可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湖泊管理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论文以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大型浅水湖泊呼伦湖为例,开展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现代、近百年来及中全新世以来)呼伦湖沉积物有机碳及无机碳含量及其埋藏量的时间和(或)空间变化,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呼伦湖沉积物碳埋藏的可能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清单研究法,研究了2015年呼伦湖水-气、水-陆及水-沉积物三个界面的碳收支,初步评估了呼伦湖的碳源/汇功能,并结合内蒙古地区陆地植被碳储量简要评估了呼伦湖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变化范围为2.08-3.55%,且可能主要由湖泊内源产生;受湖泊水深、水动力及营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有机碳总体上表现为湖泊东部高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的变化特征。表层沉积物无机碳的变化范围为1.72-3.67%,且可能主要是湖泊自生的碳酸盐;无机碳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北部明显高于南部,这种空间分布可能与湖泊温度、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有关。  (2)近百年来呼伦湖有机碳埋藏速率(7.65-83.24gm-2yr-1)及无机碳埋藏速率(7.10-74.29g m-2yr-1)空间变化差异显著,且均表现为湖泊中心位置高于湖泊南部及北部的分布格局。从时间变化来说,有机碳埋藏速率和无机碳埋藏速率均随时间变化呈现增加的趋势。1950年之后的有机碳埋藏速率分别是1900年之前及1900-1950年间的3.67和1.59倍,1950年之后的无机碳埋藏速率分别是1900年之前及1900-1950年间的3.94和1.56倍。近百年来呼伦湖的有机碳储量和无机碳储量分别约为9.99Tg C(1Tg=1012g)和11.05Tg C。呼伦湖无机碳埋藏速率及其储量均比有机碳埋藏速率及其储量要高,表明无机碳在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3)尽管呼伦湖沉积物有机碳矿化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近百年来呼伦湖有机碳埋藏速率与湖区温度及降雨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而与人类活动(人口数量、耕地面积、渔获量等)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无机碳埋藏速率与湖区温度呈现正相关性,与湖区降雨量及人类活动的相关性不是十分显著。表明气候变化可能是驱动近百年来呼伦湖有机碳及无机碳埋藏的最主要因子,而人类活动在近百年来呼伦湖碳埋藏中可能发挥着次要作用。  (4)中全新世以来呼伦湖有机碳埋藏速率和无机碳埋藏速率平均值分别约为2.06g m-2yr-1和3.84g m-2yr-1,相应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储量分别约为35.25Tg C和65.70Tg C。同时,利用呼伦湖沉积物有机碳与总氮比值(TOC/TN)、有机质同位素(δ13Corg)变化以及二元模型确定了呼伦湖沉积物有机质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同时内源有机质所占比例在近千年来逐渐增加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5)中全新世以来呼伦湖有机碳埋藏速率与湖区温度及降雨量均表现为反相关的关系,而无机碳埋藏速率与湖区温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降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对湖泊有机碳埋藏的影响可能不同,但具体机制仍有待以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6)利用质量平衡法和气体释放-碳埋藏两种方法对呼伦湖2015年的碳源/汇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从碳质量平衡的角度来说,呼伦湖2015年总的碳收入约为2.66×105t(1t=106g),总的碳支出为4.43×105t,净碳收支为-1.77×105t,因此呼伦湖为碳源。从气体释放-碳埋藏的角度来说,呼伦湖水-气界面CO2的释放量约为4.42×105t,碳埋藏量约为1.57×105t,由呼伦湖向大气释放的CO2约是碳埋藏量的2.82倍,呼伦湖对于大气也是个碳源。综合来看,呼伦湖在2015年期间可能为碳源,而非碳汇。此外,不同时间尺度下呼伦湖沉积物碳库与内蒙古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比较表明,虽然呼伦湖总的碳储量小于土壤和草地碳库,但单位面积的碳储量却远远高于草地生态系统,甚至可能还高于土壤碳库。加之湖泊沉积物较生物量和土壤能够保存更长的时间,因此,湖泊在维系区域碳平衡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湖泊及其流域生态系统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科学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时空不平衡性,是深刻揭示区域经济的特征和本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本文采用大量的数理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广电媒体经历了由单一属性到多重属性的演变,但其中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政治属性却始终没有变,
论述了家庭小型中水回用设备开发的构思、结构、工作原理和采用的处理方法等;研究了该设备各单元的合理性设计,并将其设计成了一体化自动控制设备,并对该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一直是多门学科竞相参与的热点研究领域,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国外已有的理论和模式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差距较远,因而在中国进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
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促使GIS技术由传统的桌面系统向以分布式计算技术为基础的分布式GIS方向发展。分布式GIS的出现使得GIS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迈进,并更加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植被指数的机理和发展,以及植被多角度遥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BRDF正向模型,模型的反演,最后介绍了该文所使用的半经验核驱动模型.为了对植被的二向性
生态城市理论是在20世纪生态学科发展成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的综合学科,并以空前的速度横向地与社会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科进行相互渗透和“杂交”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其理论已从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开始加剧。大量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差异体现在区域各个层面上,发达省份内也存在欠发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作为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大气CO2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定生态系统碳汇和反映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主要因子。开展植被
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是一个具有特殊优势的先进群体,他们的思想信念、理论修养、党性原则、综合素质如何,关系到我们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因此,认真探讨青年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