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及股权日益分散的条件下,会计作为投资者保护工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作为一个契约体,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契约不完备程度从而具有重要的内在治理功能。同时,稳健的会计信息能够通过治理机制的选择实现公司的治理均衡。会计稳健性通过内在治理功能的发挥和外在治理机制的选择来实现投资者保护的目标,因此,本文对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来探索其对经济活动的积极意义。由信息风险理论可知,随信息不对称而来的信息风险是不可分散的系统风险,而这将促使逆向选择行为的产生。也就是说投资者在信息不透明的条件下,为了实现自我保护,将会要求风险补偿,即提高资金价格,从而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稳健的会计信息可以作为制衡机制,使信息风险得到有效降低,进而使得融资成本降低。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初步探索会计稳健性对融资成本影响,希望可以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政府政策制定部门研讨法律法规、制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证据。本文采用权益市价—账面价值比作为会计稳健性水平的衡量指标,以2001—2008年(因计算权益成本需未来两年数据,故2009、2010年的权益成本数据不可得)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假设检验,系统地考察了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以及会计稳健性对二者的影响差异,最后结合实际针对如何培养企业对稳健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提出一些建议。从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会计稳健性与企业融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相较于债务成本而言,权益成本对会计稳健性的变动程度更为敏感。因此,本文研究形成的结论如下:第一,信息风险作为不可分散的系统风险,其风险溢价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这两种融资成本;第二,融资成本是股东规避风险的主要工具,另一方面融资成本可能并不是银行作为债权人规避风险的主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