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在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十二中学校校园内,矗立着风骨遒劲,字形灵动活泼的篆书碑刻《谦卦碑》,此碑系唐朝书法家李阳冰在任当涂县令期间,应友人之请所书写而后刻于石的。本篇文章即以《谦卦碑》为研究对象,且共分为三个部分对《谦卦碑》中的人物化意象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汉字符号化和图像化发展的交互辩证关系。包括由汉字造字的起源看汉字图像化和符号化的关系,从汉字造字的原则上和在后世的书法创作中看汉字图像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十二中学校校园内,矗立着风骨遒劲,字形灵动活泼的篆书碑刻《谦卦碑》,此碑系唐朝书法家李阳冰在任当涂县令期间,应友人之请所书写而后刻于石的。本篇文章即以《谦卦碑》为研究对象,且共分为三个部分对《谦卦碑》中的人物化意象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汉字符号化和图像化发展的交互辩证关系。包括由汉字造字的起源看汉字图像化和符号化的关系,从汉字造字的原则上和在后世的书法创作中看汉字图像化和符号化的关系等。第一部分得出的结论,是将今天书法创作中的图像化和符号化都赋予“合法”的地位,无论是汉字的产生还是后来的书法创作,符号化和图像化是两个核心元素,它们两个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情况下此消彼长,但是所谓的此消彼长也是在一个整体中谁占的比例更多而并非绝对的对立。如甲骨文大都是图像化的,但是它其中又蕴含了符号化;再比如草书是汉字符号化发展顶峰的结果,但是其中依然蕴含有图像化。第二部分,是本篇文章的重点章节,通过分析《谦卦碑》的特殊性和它的图像化特征,以及把《谦卦碑》前代篆书作品和李阳冰其他篆书作品进行比较,全面认识《谦卦碑》之书体的风格特点,从而得出李阳冰其他篆书以符号化为主,谦卦碑以图像化为主,在对比中得出其特殊性的结论;第三部分,以人物化图像为例,简述《谦卦碑》图像化的应用及对篆书和当代水墨的启发和影响。
其他文献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无止境的增加。而传统化石能源却逐渐消耗殆尽,这时,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能量含量巨大,且广泛存在于海底和永久冻土层的新型能源进入
丹东曾作为辽东地区明星工业城市,被誉为北方轻工业城,但在90年代后逐渐衰落。对于丹东的工业发展与衰落,《丹东日报》在1962-1996年间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内容涉及工业政策、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经营状况、劳动与管理者等。本文研究以丹东工业的历史发展为线索,通过工业发展史与工业报道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探讨了北方媒介对于地方工业发展的影响。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划分丹东报刊工业报道的三个阶段,即早期的工业
19世纪中叶的英国农业曾十分繁荣,处于农产品价格高、农业投资高、农业生产效率高的“高效农业”的时代。但70年代以后,英国农业遭到了重创,陷入了长期的萧条之中,被称为“农业大萧条”。此次英国农业大萧条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对英国所造成的影响也十分广泛和深远。本文旨在通过解读相关文献,对此次英国农业大萧条发生的背景、原因、表现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更全面地认识此次英国农业大萧条及其与英国的相
当前城市黑臭河道污染百姓的生活环境,影响着人们身体健康,所以让黑臭水体得到有效的综合治理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常用的污染水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化学修复技术,
林地共有权作为中世纪英国乡村古老而重要的惯例权利,长期以来赋予了农民共同使用林地的权利。但是,这一惯例权利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权利。这一矛盾为农民与领主的权利之争埋下了伏笔。随着英国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地关系的日益紧张,领主开发林地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因此,自13世纪起,农民的林地共有权不断受到来自领主的威胁,从而引发了林地共有权的纷争。农民采取法律或暴力手段抵抗领
本文是一篇有关中国古典诗歌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本选自美国汉学家伯顿·华兹生(1925-2017)的专著《中国抒情诗:公元2世纪至12世纪诗选》(以下简称《中国抒情诗》)前三章的内容。在译者进行此次翻译实践前,此书尚未有任何公开发行的译本。该书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发展阶段,并选取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赏析。前三章主要通过序言、汉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古诗十九首》,建安
随着现代数据收集及贮存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收集数据的方法和获取的资料形式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许多领域收集的样本资料本身就以函数图像的形式呈现,一些样本数据虽然在形式上不表现为函数类型的图像,但随着时间的改变,收集的观察数据也会显示出函数的特性。函数型数据的产生过程是一个函数过程,函数型数据分析以函数型数据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思想是将观察到的数据看成一个整体。由于公共自行车需求量具有随时间变动的规律
起源于美国的股东派生仲裁制度,能够有效克服派生诉讼中的欺诈行径。就解决股东派生争议而言,派生仲裁具备独特的制度优势。虽然我国立法并未明确股东派生仲裁制度,但是在司
长期以来,翻译研究一直忽视译者风格的研究。随着语料库翻译学的兴起、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的同等关系。在传统研究领域,总是以为翻译是一种模仿性活动,而不是创造性活动。译者风格的研究针对这种概念,以为翻译也是一种第二创作活动。本文依照语料库翻译研究的驱动,对鲁迅小说集《呐喊》的维译译者风格研究。鲁迅是我国著名作家,也是出色的翻译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是我国新语言文学运动的重要参与
目前,国内外对于水性UV墨水的研究较多,然而专门针对水性UV喷墨色浆的研究则比较少。色浆分散稳定性直接影响水性UV喷墨墨水的印刷性能,优良的水性UV色浆是制备水性UV喷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