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业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死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人关心的大事,延长寿命、保持健康更是民生之需,人心所向。“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升至77.3岁。随后,我国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中提出,人均预期寿命要提高一年。生物医药业作为与之紧密相关的行业,其发展对完成政治规划目标,保持人口结构稳定有着较大的影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全球疫情化的背景下,研发病毒疫苗,加快疫苗流通在国际政治交往和国内经济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生物医药业受研发成本过大、研发风险过强、核心技术缺乏、企业资金流有限等因素限制,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初期遭到多种困难挑战。虽然国家开辟紧急通道,目前疫苗已顺利完成研发和批量生产,但纵观整个预防医学领域来看,在其他类疫苗研制方面,我国仍处于核心产品受制于人的困境,加速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改变现状刻不容缓。对此,自2018年实施“减税降费”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旨在帮助生物医药业企业探索高端技术,提升企业经营和研发能力,扩大企业规模,争取在国际上站稳脚跟,拔得头筹。而实施减税降费这种以牺牲财政收入,来降低生物医药业企业的税收负担的方式,它的实施效果如何有待考量。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究减税降费下的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实施效果,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生物医药业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是否有效,有多大成效,并针对相关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优化生物医药业企业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提出有关建议。这篇文章分六个部分讨论了本文的主题。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组织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我国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的理论分析。首先对“减税”的概念做了界定,界定了本文研究的企业所得税“减税”是在何种背景下提出的何种内容。其次,对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别提出凯恩斯减税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最后,介绍了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的目的和作用机理。第三部分,生物医药业企业现状及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梳理。此处着重介绍我国生物医药业企业的发展现状,界定生物医药企业的范围,阐述发展历史和发展瓶颈,最后对“减税降费”背景下企业所得税的“减税”政策做了有关梳理介绍。第四部分,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对生物医药业企业影响的描述统计性分析。利用描述统计性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生物医药业企业自实施“减税降费”以来的税负和盈利水平情况,接着分析了同时期下生物医药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情况,最后分析了生物医药业企业的资产规模的变化。第五部分,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对生物医药业企业实施效果实证分析。实施效果方面着重于从增加研发专利产出、扩大企业自身资产规模和提升盈利水平三方面来体现,选取2018年-2020年在深交所、上交所上市的229家生物医药企业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是否有实施效果。第六部分,提出强化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执行效果的建议。在归纳和总结前文所述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设计角度提出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减税”政策实施效果的建议。
其他文献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生存发展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依旧是人均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有限的淡水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水资源短缺情况日益严重,用水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生态损害等问题也在不断滋生,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对水资源管理一直采取缴费模式,其强制性和规范性较弱。2016年5月9日,国
学位
当前,全球经济趋于复杂严峻,再加上疫情冲击,我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以往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提升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技术革新的主心骨,对经济模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不同于普通传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往往会伴随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后期研发资金是否充足,技术成果是不是能顺利转化,最终产品是不是能满足大众需求等等。在复杂的行
学位
随着我国渔业养殖规模的快速发展和扩大,养殖区兽药和饲料的使用量也随之增长;陆地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兽药也会通过陆源输入进入水环境中。水体中的营养盐和各类污染物会引发水华和赤潮,产生藻毒素进而产生贝毒素,这些有机污染物会导致养殖水体污染严重,影响水质安全、水产品安全和水生生态系统平衡,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养殖水环境中农药、兽药和生物毒素等有机污染物的多残留分析技
学位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又称为水葫芦,是世界上威胁最大的入侵植物种之一,其快速的繁殖能力以及极强的适应性使其很难被根治,在中国主要靠机械收割以及人工打捞的方式来防止凤眼莲的继续扩散和入侵,因此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凤眼莲废弃生物质。但是这些数量巨大的凤眼莲废弃物并没有得到高值化的利用,大多被焚烧、掩埋以及就地废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这类来源丰富,成本低廉的废弃生物质
学位
重金属铬(Chromium,Cr)是一种危害生物健康的致癌物质,可通过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效应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作为过渡金属,铬的生物毒性可随暴露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然而,目前关于Cr(Ⅵ)生物毒性随时间变化的研究较少,且内在机制尚未完全清晰。基于此,本研究以Cr(Ⅵ)为研究对象,以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为受试生物,分别从生理表型变化以及肝脏转录组分析这两个方面
学位
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群体,近年来在我国金融市场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商行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在其发展初期多由地方政府控股,这一举措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城商行初期的市场开拓阶段确实藉此迅速拓宽其资产规模以及业务种类,不良资产率迅速下降,但在城商行发展中期由于其股权结构单一、经营模式较窄等问题出现了不良贷款率开始趋于不变甚至上升的情况。因此在21世纪初期
学位
河口是重要的水生生态系统,作为重金属等污染物的主要入海通道,其重金属污染情况相比其他水体更为严峻。双壳类具有很强的重金属累积能力,常被用作监测沿海水域重金属污染水平;通过测定双壳类体内累积的重金属浓度,可反映水环境的污染水平,评估重金属的生态效应。但是,生物累积金属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物监测结果常需经过校正才可准确评价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本研究以黑荞麦蛤(Xenostrobus atrat
学位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剧烈的背景下,“蓝碳”保护逐渐成为时代性热点话题。红树林作为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是世界上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重要碳库,而土壤碳库在整个碳库中占比最高。蟹类是重要的消费者,在红树林内扮演着“生态工程师”的角色,其摄食、排泄和掘穴等一系列生物扰动使凋落叶与土壤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程。研究蟹类摄食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
学位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表面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可反映潜在的人类活动行为,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适应性管理至今仍是研究热点。作为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土地利用变化通过改变地表植被状况、土壤性状、地表径流的特征等显著地影响土壤侵蚀。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探讨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机制,关系到区域土壤侵蚀的有效控制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现有的研究鲜有结合农户行为调查与模型模拟方法探讨土地利用变化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需要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活力,之后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中也不断强调消费的作用。在2018年9月20日,国务院召开会议,提出了消费升级广义只指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并且强调我国必须提升消费升级水平。在疫情期间,习近平主持召开会议也重点提出消费扩容提质来应对因疫情影响的消费现状,2020年更是举办了“消费促进月”活动促进消费升级的发展。消费升级的势头越来越强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