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一个国家的实力、城市竞争力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密切相关,教育将始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迎来了全国高校大范围的扩招,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招生数量和在校学生规模的持续增加。因此,多数高校抓住机遇,在政府主导和推行下新建、扩建校园或院校合并,一方面给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给高校的发展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高校扩张态势异常迅猛,用地失控现象严重;高校的新校区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密度偏低,土地集约利用度也相对较低;一校多园、多元分散的办学模式,使得各校园之间的基础设施资源难以整合,资源浪费严重,管理难度加大。因此,本研究首先评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评价、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再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理论基础的阐述。其次,从高校基本概况和土地利用现状两个角度对成都市本科院校用地概况进行分析,并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选取原则进行阐述,构建了包含3个层面16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权重进行优化得出综合权重结果,之后计算出成都市本科院校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值,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高校总体情况、各高校具体情况两个方面展开的综合评价的结果分析;二是分别从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层面展开的各项指标评价结果的分析;三是从高校类型、是否多校区办学模式、民办和公办三个角度展开的多角度评价的结果分析。最后,本研究提出包括加强高校资本投入力度、增设统一且切实可行的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实行差异化管理和更加细化的管理、增强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牢固树立开放办学理念六个方面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高校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高校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水平提供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