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质量和农药降解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稻田土壤质量退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台山为试验点,以多年未耕作稻田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传统耕作、控肥控药耕作、少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还田等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质量差异(包括土壤养分元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等),并检测水稻常用农药在不同稻田土壤中的消解情况,探讨稻田土壤质量与农药降解、农药吸收之间的关系,为科学精准施药技术提供依据,探索通过改善耕作方式提高稻田生产力、减轻农药面源污染的可行性。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质量差异显著。(1)养分元素:少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还田、控肥控药耕作与传统耕作全氮含量分别为243.72 mg/kg、233.64 mg/kg、225.57 mg/kg、222.67 mg/kg,分别较对照高12.69%、8.03%、4.30%、2.96%;全钾含量分别为20.09 mg/kg、19.89 mg/kg、20.42mg/kg、20.08 mg/kg,分别较对照高3.93%、2.9%、5.64%、14.23%;传统耕作下全磷与有效磷含量分别为2399.06 mg/kg、174.28 mg/kg,均显著高于其他耕作,各耕作模式间土壤养分差异显著。(2)土壤生物量:少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还田、控肥控药耕作下土壤生物量碳含量分别为106.38 mg/kg、47.39 mg/kg、73.13 mg/kg,较对照高246.7%、54.5%、138.4%,而传统耕作土壤生物量碳含量为20.05 mg/kg,较对照低34.6%;少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还田、控肥控药耕作模式下土壤生物量氮含量分别为42.29 mg/kg、15.82mg/kg、15.54 mg/kg,较对照高347.5%、67.4%、64.4%,而传统耕作下土壤生物量氮含量为7.44 mg/kg较对照低21.3%。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生物量差异显著,其中少耕秸秆还田耕作土壤生物量含量最高,传统耕作土壤生物量含量最低。(3)土壤有机质:少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还田、控肥控药耕作与传统耕作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9.58 mg/kg、48.15 mg/kg、46.53 mg/kg、43.13 mg/kg,试验结果表明少耕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传统耕作有显著差异,与免耕移秸秆还田、控肥控药耕作无显著差异。(4)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少耕秸秆还田与控肥控药耕作方式间土壤微生物种群差异较小,亲缘性较好,物种丰度与均匀度较高。2.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农药的消解速率不同。(1)土壤休闲期:四种耕种模式下,60%丁草胺乳油在土壤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07 d、6.30 d、7.62 d及6.73 d,施药后28天,降解率均达到94%以上;20%噻虫胺悬浮剂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0.04 d、9.63 d、12.60 d及8.45 d,施药后35天,除控肥控药耕作模式外,其余耕作模式下噻虫胺降解率均94%以上;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39 d、16.50 d、18.24 d及12.84 d。在土壤休闲期,传统耕作下农药降解较快,控肥控药耕作下农药降解慢。(2)水稻生育期:免耕秸秆还田耕作模式下植株上60%丁草胺乳油、20%噻虫胺悬浮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30 d、0.98 d、2.06 d,少耕秸秆还田模式下分别为1.27 d、1.21 d、2.56 d,较传统耕作与控肥控药耕作方式快。三种农药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28 d、1.23 d、1.00 d,与传统耕作与控肥控药耕作方式相比,采用免耕秸秆还田、少耕秸秆还田的耕作方式有效提高农药消解速率。综上所述,采用免耕秸秆还田与少耕秸秆还田的耕作方式,能显著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并在水稻生育期,加快农药在植株与土壤中消解速率。因此,免耕秸秆还田与少耕秸秆还田的耕作方式具有提高稻田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潜力与可行性。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与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快速发展的模式下也衍生出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
恶性肿瘤正在严重地危害人体健康,单独使用化疗药物会产生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治疗效率较低。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变化,如pH、GSH、温度等,
靖西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与越南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本文对靖西喀斯特地区部分洞穴进行了初步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共调查
本文研究的是二维对流扩散问题其中ε为摄动参数.随着ε逐渐减小,该问题的解在边界层或边界层内部出现剧烈变化.在求解该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常用的数值方法往往在急剧变化地带产生非物理震荡,都难以得到满意的数值结果.而Shishkin网格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Shishkin网格即分片均匀网格,在边界层处剖分成(?)份细网格,在除边界层外剖分成(?)份粗网格,这一剖分方法使得对流扩散问题的数值模拟有
多孔泡沫镁作为一种集结构与功能于一体的工程材料,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当泡沫镁作为结构材料使用时,其较低的力学性能限制了它在工业上广泛的应用。Mg_2Si颗粒具有低密度、高弹性模量、高硬度等诸多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增强体。在泡沫镁基体中原位生成Mg_2Si颗粒,可在保证泡沫镁轻质多孔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其力学性能。这对泡沫镁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以附加多孔吸声材料的铝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多孔吸声材料对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性能的影响,穿孔板孔径、穿孔率、板厚、空腔深度、材料厚度等参数对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计算附加吸声材料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性能,研究穿孔板参数变化对共振吸声结构吸声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实验测量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再与仿真结
金龙10井区是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中拐凸起上的一个构造-岩性油气藏,有利储层为石炭系地层。本文通过基于金龙10井区的油藏精细描述的研究,对中拐凸起的构造演化以及裂缝发育
在求解退化的非线性抛物方程时,一些经典的方法,比如有限元方法、有限体积元方法和间断Glerkin方法等会产生数值解超过物理量界限的所谓非物理振荡现象,同时为了有效求解非线性问题,不得不使用非线性迭代,从而导致数值求解非线性问题时计算量非常大,另外由于系数退化,有些解会出现数值解不能随时间有效向前传播的数值热障现象.对于非物理振荡现象,本文以有限元方法为例,在不大幅度改变现有程序的情况下,提出了三种
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以C型梁为代表的典型复合材料型材构件应用日趋广泛。然而现有的手工制备工艺不仅低效、劳动强度
随着数据信息的与日俱增,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是解决众多科学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基于再生核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近年来,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球面型数据需要被采集并进行分析,其结果将有助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治理.面对实际应用中对球面型数据处理的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