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1915—2005)是美国战后文坛一位重要作家。1924年,索尔·贝娄全家随着移民大潮搬迁到美国的芝加哥,当时的芝加哥正处于美国工业化蓬勃发展时期,芝加哥的物欲横流对贝娄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贝娄在芝加哥成长、工作近三十年,身为具有浓烈自传色彩的作家,芝加哥的城市生活成为他多部小说的创作背景。贝娄一生著述颇多,他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都对芝加哥表现了极大的关注,体察了芝加哥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本文立足于此,运用“文学中的城市”的相关理论,旨在通过发掘贝娄小说中的芝加哥形象,探讨贝娄独特的价值体系和审美个性。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其中正文四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切入点及“文学中的城市”理论研究方向和方法。第一章:贝娄与芝加哥。俄国文化、英国文化、犹太文化交织在贝娄的价值体系里,他成为芝加哥乃至整个美国文化的“边际人”,也玷辱是这个身份使他获得审视芝加哥城市生活的独特视角。芝加哥的城市生活对贝娄走向文学道路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第二章:粗暴之城。芝加哥的粗暴远近闻名,这也是它区别于美国其他城市的重要特点。黑帮火拼、犯罪凶杀是芝加哥粗暴的重要表现,这影响了贝娄小说主人公的塑造。第三章:移民之城。芝加哥有着多个移民聚集区,贝娄在小说中展示了不同类型移民的美国化方式和进程。第四章:欲望之城。芝加哥的务实追求与金钱至上的美国价值观相一致,同时芝加哥同纽约一样成为性欲泛滥的城市。结语部分,贝娄并非是一位局限于芝加哥的地域作家,他的作品拥有独特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