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越来越成为全球医改的重要内容,初级卫生保健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我国“新医改”的重点也由扩大医保覆盖面到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效率,县域医共体作为基层医疗卫生的重要单元,不仅在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效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的新市场机制。观之目前国内外关于县域医共体改革成效的研究,鲜有文章对其内在机理和未来医保基金支出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以医保基金可持续运行为切入点,旨在探究县域医共体改革的短期效应和长效影响,为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强化初级卫生保健治理能力、促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基于R县2015-2018年基本医疗保险微观数据,一方面,通过构造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县域医共体改革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机理,说明了县域医共体改革的短期影响;另一方面,运用非寿险精算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以2017年(改革前)和2018年(改革后)为起点,对县域医共体改革前后未来2018-2024年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县域医共体改革的长效影响。本文发现:1.县域医共体改革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攀升,减轻医保基金和个人负担压力;2.县域医共体改革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机制建设,增强初级卫生保健治理能力,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县域医共体改革虽然减轻了基本医保基金整体压力,但可能加重了城乡居民参保群体(含新农合)的基金负担;4.从长期来看,县域医共体改革有助于降低医疗总费用,减缓医保基金支出增速,减少医保基金风险边际,保障医保基金的可持续运行。因此,本文提出要推进县域医共体从法人代表统一走向法人机构统一,让县域医共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完善医保差别化报销政策,细化分级诊疗转诊目录,加大基本医疗保险差异化报销差距,充分发挥医保报销政策的杠杆作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相关激励措施;建立医保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医共体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