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金属及制品进行制备和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酸雾,其对作业工人、设备及环境的危害极大,因此对这些过程中酸雾的产生和抑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设计了一套通过多参数控制实现更加接近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酸雾生成的模拟装置,可以用于模拟电解、电镀、酸洗等工艺过程中酸雾的生成的模拟,该装置还同时具有酸雾检测功能,可以用于抑雾效果评价;本论文中使用实验室自制的聚合物微球来抑制酸雾,并利用该装置对微球的抑雾效果进行评价,系统的研究了聚合物微球的球层厚度、微球粒径、粒径级配、密度级配及亲疏水微球级配对抑雾效果的影响,探究聚合物微球抑制酸雾的机理。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实验室自组装的酸雾生成模拟、检测与评价装置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改变操作参数,实现在电解液或酸液中产生不同数量、大小、速度、运动轨迹和能量的气泡,以模拟电解、电镀、酸洗等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从而模拟酸雾的生成。并且该装置可以对生成的酸雾进行检测并对不同的酸雾抑制方法的抑雾效果进行定性的评价。(2)聚合物微球的球层厚度是影响抑雾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酸液面球层厚度的增加,球层的有效覆盖面积增大,抑雾效果越好;但球层厚度达到10mm后,继续增大球层厚度,抑雾效果增加不明显;当球层厚度过大时(20mm)抑雾效果有所降低,球层厚度过大,排气不畅造成气泡富集聚并为大气泡,炸裂时能量大,产生酸雾增多。(3)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和粒径组合级配是影响抑雾效果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球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微球的粒径越小,球层的堆积密度越大,空隙率越小,抑雾效果越明显;不同粒径的微球配合使用时,大粒径微球直接与酸液接触,压制缓冲气泡上升的动量,小粒径微球分布在球层上部用于捕获酸液滴从而抑制酸雾。抑雾效果随着小粒径微球(0.45<d<0.9mm)用量的增加,抑雾效果逐渐提高,一般当用量增加至60wt%时,微球的抑雾效果才会有显著的提高。(4)聚合物微球的密度级配比是影响抑雾效果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当球层厚度一定时,球层抑雾效果随低密度微球的体积比的增大而提高,低密度微球体积比越大,酸液液面上的有效球层厚度越大,捕获酸液滴的路径增长,抑雾效果增加。此外,微球的亲疏水性对抑雾效果影响较小。(5)微球抑制酸雾的抑雾机理为微球完全覆盖酸液表面,阻碍压制上升的气泡降低其能量,从而减少气泡的炸裂,同时提供有效屏障和曲折路径,捕获和阻挡气泡炸裂产生膜液滴和喷射液滴,从而达到抑制酸雾的效果。基于这样的抑雾机理,实验验证发现聚合物微球对挥发性酸雾无法实现有效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