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起步于1986年,发展较早,因此,在开始阶段我国的女子撑竿跳高在世界上曾经处于领先水平,培养出了孙彩云,蔡维燕等一批优秀选手。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这一运动项目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广泛地开展起来,他们利用在男子撑竿跳高中雄厚的技术储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众多体育人才的基础,培养出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如埃玛·乔治﹑德拉吉拉﹑费奥法诺娃﹑伊欣巴耶娃等著名选手,并不断地刷新着世界纪录,目前,我国在这一项目上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中一项技术复杂的项目,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中起跳,起跳后借助器械——撑竿的作用腾跃尽可能高的高度。撑竿跳高是由持竿助跑﹑插穴起跳﹑悬垂摆体﹑伸展转体、腾空过竿和落地等技术环节组成。决定撑竿跳高成绩的主要阶段是持竿助跑和插穴起跳阶段,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助跑速度越快,则有可能跳得越高;而插穴起跳则是人体由地面向竿上动作转化的重要阶段。因此对近期我国部分女选手的助跑,尤其是最后助跑阶段和起跳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不仅会起到技术诊断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丰富撑竿跳高理论,以促进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水平的快速提高。本文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对我国部分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助跑及起跳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最后助跑阶段,我国女子健将组在倒二步速度、倒一步速度、最后5米平均速度方面均大于一级组。而速度是影响撑竿跳高成绩的关键,因此,加快助跑速度是我国女子一级组撑竿跳高运动员今后努力的方向。2.助跑最后两步的技术状况将会影响到助跑速度的保持与发挥,其中适当地加大支撑腿着地角,减少其离地角,并保持身体重心高度的平稳性,将有助于最后助跑技术的改进。本文研究对象中的一级组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这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而也其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注意并努力改进的地方。3.本文研究对象倒一步步长较倒二步步长呈减少趋势,但一级组运动员这种变化不明显,这将对起跳产生不利影响。4.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的损失将会对撑竿跳高整体技术造成危害。本研究对象中的一级组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在起跳过程中身体姿势不合理和起跳“不自由”是造成其水平速度损失的主要原因。5.起跳过程中,合理的身体姿态有利于减少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的损失、避免起跳时产生较大的垂直分速度。6.“自由起跳”是现代撑竿跳高技术的良好特征,它有助于保持起跳时人体的运动速度,为“人—竿”系统的运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对象健将组基本具备了“自由起跳”的特征,而多数一级组运动员则起跳不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