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反式茴脑为底物进行了生物合成茴香酸菌株的筛选,优化了目标菌株的培养转化工艺条件,并考察了降解体系的关键中间体。同时,针对反式茴脑的生物降解与转化体系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两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反式茴脑-茴香酸二元体系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内,反式茴脑和茴香酸的混合物在250.0nm和268.5nm处的吸收值分别与两者的总摩尔浓度和反式茴脑的摩尔分数成线性关系,通过引入模拟技术构建立了反式茴脑-茴香酸体系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2)建立了检测反式茴脑、茴香醇、茴香醛、茴香酸四元体系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佳色谱条件:紫外检测波长260nm,流动相乙腈:水(70:30),流速1.0mL-min-1,柱温25℃。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反式茴脑生物转化的产物检测与过程监控。(3)开展了生物降解转化反式茴脑菌株的筛选。从广西大学农场果树下土壤、高峰林场的八角枝叶果以及八角树下土壤筛选到189株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茴香酸摩尔生成率达到9.21%的菌株ZZ-1,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霉菌。(4)对菌株ZZ-1生物降解与转化反式茴脑生成茴香酸的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最佳的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5.0g·L-1、酵母膏2.5g·L-1、氯化铵5.0g·L-1、NaCl0.3g·L-1、MgSO4·7H2O0.3g·L-1、K2HPO4·3H2O1.2g·L-1、FeSO4.7H2O0.01g·L-1;最佳的培养和转化条件:初始pH值为6.0,温度为30℃;培养时间和转化时间均为72h。经优化后,茴香酸的摩尔生成率从9.21%提高到19.10%。(5)考察了反式茴脑生物降解转化体系中的关键中间体。通过色谱层析分离以及GC-MS和IR检测,发现降解转化过程中生成了1-(4-甲氧基苯基)-1,2-环氧丙烷、1-(4-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和茴香醇等中间体。这为反式茴脑生物合成茴香酸的代谢途径分析及其关键中间体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