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茴脑生物合成茴香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反式茴脑为底物进行了生物合成茴香酸菌株的筛选,优化了目标菌株的培养转化工艺条件,并考察了降解体系的关键中间体。同时,针对反式茴脑的生物降解与转化体系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两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反式茴脑-茴香酸二元体系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内,反式茴脑和茴香酸的混合物在250.0nm和268.5nm处的吸收值分别与两者的总摩尔浓度和反式茴脑的摩尔分数成线性关系,通过引入模拟技术构建立了反式茴脑-茴香酸体系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2)建立了检测反式茴脑、茴香醇、茴香醛、茴香酸四元体系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佳色谱条件:紫外检测波长260nm,流动相乙腈:水(70:30),流速1.0mL-min-1,柱温25℃。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反式茴脑生物转化的产物检测与过程监控。(3)开展了生物降解转化反式茴脑菌株的筛选。从广西大学农场果树下土壤、高峰林场的八角枝叶果以及八角树下土壤筛选到189株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茴香酸摩尔生成率达到9.21%的菌株ZZ-1,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霉菌。(4)对菌株ZZ-1生物降解与转化反式茴脑生成茴香酸的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最佳的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5.0g·L-1、酵母膏2.5g·L-1、氯化铵5.0g·L-1、NaCl0.3g·L-1、MgSO4·7H2O0.3g·L-1、K2HPO4·3H2O1.2g·L-1、FeSO4.7H2O0.01g·L-1;最佳的培养和转化条件:初始pH值为6.0,温度为30℃;培养时间和转化时间均为72h。经优化后,茴香酸的摩尔生成率从9.21%提高到19.10%。(5)考察了反式茴脑生物降解转化体系中的关键中间体。通过色谱层析分离以及GC-MS和IR检测,发现降解转化过程中生成了1-(4-甲氧基苯基)-1,2-环氧丙烷、1-(4-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和茴香醇等中间体。这为反式茴脑生物合成茴香酸的代谢途径分析及其关键中间体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雷州青年运河是雷州半岛大规模治水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在广东水利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水利史研究视角,回顾青年运河的历史背景;考察青年运河的建设历程;分析青年运河
混沌是在非线性动力系统中出现的类似随机而非随机的过程,其混沌序列在分布上不符合概率统计学原理,利用该特性,可以构建安全的加密系统。陈氏混沌吸引子拥有复杂丰富的动态
体育游戏和普通的娱乐游戏和智力游戏不一样,也不能算是体育运动,它是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用游戏的活动形式展现出来,最终达到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
自从选修课进入了高中语文教材的大家庭以来,“语言文字应用系列”中的《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就进入了师生的视野。然而,《语言文字应用》却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材的使用过程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GZ)Wnt7b的表达。方法将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郑长龙教授认为化学课堂教学系统是由若干基元系统(PrS)构成,本文正是基于“基元系统”的视角下,研制评价化学课堂教学中“自答型(展示讲解)”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的量表并做适当
电镀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有害气体产生,如硝酸分解产生氧化氮,包括NO 和 NO_2;另外还有酸雾等。这些有害气体危及人体与环境,腐蚀厂房内的设备和土建围护结构,其中尤以铬
刑法学理论上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一直是一个较为困难且复杂的问题,司法实务中也尚未存在准确的判断标准或者定论,加之现实生活中各种原因与结果出现的情形千奇百怪,对于现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虚拟企业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新的企业运营模式,虚拟企业的质量管理也日益引起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但从目前理论研究方面看,尽管针对传统企业的质
12号染色体短臂杂合子缺失的现象存在于多种血液科肿瘤和实体瘤患者中,提示此区域中可能存在抑瘤基因,LOH12CR1是此区域中已鉴定的基因之一。为探讨LOH12CR1的生物学功能,首先采